文化对立

作品数:34被引量:5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旭东寸洋秦勤蒲若茜叶舒宪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探索与争鸣》《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藏.拍卖》《锋绘》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今中西之争”下的学衡派——评《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5期I0019-I0019,共1页李欢 
“古今中西之争”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界未竟的思想命题。从清末的“国粹与欧化之争”,到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再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古今中西之争”,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这些问...
关键词:学衡派 东西文化论战 社会文化思潮 思想命题 战后世界 文化对立 国粹 中国与西方 
浅析宗教分歧下的欧洲反犹主义(公元前4世纪-公元15世纪)
《锋绘》2020年第3期9-9,共1页张娜 
反犹主义是欧洲历史上一种持久而广泛存在的历史现象。犹太教的宗教信仰与帝国统治理念的冲突催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反犹主义运动;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神学冲突推动了反犹主义的发展;宗教神学冲突向社会文化对立的转化加剧了反犹主义的程度。
关键词:欧洲 反犹主义 宗教分歧 文化对立 
阐释学和语用学视角下的花园
《探索与批评》2020年第2期203-213,共11页马如是・戈布布 克里斯托弗·马赫尔(英译) 马佳佳 
此文阐述花园意象是欧洲传统的重要部分。关键思想是揭示这一概念的变化,从花园的意义到文学中石化的主题和风格问题,再到花园作为思考世界和文化的可变方式。由此,花园成为艺术表达的普遍方式,成为社会和主体意识的问题。作者聚焦启蒙...
关键词:花园 文化对立 社会与主体意识 
文化对立后的同谋共生——《我的名字叫红》中文化融合的审美特征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10期114-115,118,共3页沈佳颖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艾米莉.勃朗特诗歌意象研究>(项目编号2017YXJ1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帕慕克的小说致力于探索以土耳其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异质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的核心观念。本文探讨了《我的名字叫红》中土耳其传统细密画在流传过程中所受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变更及创新,从文化同谋、文化对立、...
关键词:帕慕克 同谋 对立 文化融合 
论文化包容的条件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被引量:1
《黄海学术论坛》2017年第2期3-12,共10页戴圣鹏 代琼花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野中,文化是在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而不是造成人类社会的对立或冲突。文化包容是文化在交往与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优良品性,即一种择优...
关键词:文化包容 文化对立 文化冲突 历史条件 世界历史 
异质文化对立与对话——以《二马》为例
《牡丹》2017年第10Z期62-64,共3页曹素萍 
《二马》是老舍客居英国伦敦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中英文化的对立占据主导地位,文化对话的话语原则和平等原则都遭到了无情的违背,所以中英文化对话没有成功。究其原因,那时的中国是弱国,英国文化中又长期存在文化歧视和文化偏见...
关键词:《二马》 英国人 中英文化 异质文化 中国人 
在文化的对立中徘徊——《茫茫藻海》中的矛盾书写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7年第3期93-99,共7页甘小盼 
《茫茫藻海》讲述了两个异族女人被逼疯的过程。废奴法令颁布,她们是受此影响的第一代殖民者,袒露在不再受保护的殖民地。殖民者的衰弱自他们的父辈已见端倪,这三代殖民者是即将崩溃的异域殖民者社会在废奴法令颁布前后的缩影,在他们的...
关键词:文化对立 矛盾书写 后殖民 《茫茫藻海》 
叙事空间中的城乡文化对立——以路遥小说《人生》为例被引量:1
《北方文学(下)》2017年第2期28-30,共3页潘博 
路遥在中篇小说《人生》中通过构建叙事空间,深刻地传达出作品内含城乡二元对立的文化冲突,并在人物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现时代特点。以主人公高加林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村青年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人生追求和选择同前辈截然不同;而作者站...
关键词:叙事空间 城乡文化 人物塑造 路遥 
李劲堃山水画的转型意义
《收藏.拍卖》2015年第5期99-101,共3页杨小彦 
1.五四以来,在中国文化对立与交融的大背景下,有三种试图改造传统绘画使之向现代形态转向的折中方案,直接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方向,它们是两高一陈的“写生”方案,徐悲鸿的“写实”方案和林风眠的“彩墨”方案。三...
关键词:山水画 中国现代美术 李劲 意义 转型 文化对立 现代形态 传统绘画 
“夭亡”是秦的必然——从文化对立看秦的灭亡
《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12期144-144,共1页姜松良 
对秦功利文化,六国民众难以认同;被矮化、妖魔化的秦,六国民众无法接受。文化对立是秦帝国大厦轰然倒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草原文化 功利 矮化妖 魔化 文化对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