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史

作品数:660被引量:56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叶隽张西平金其斌周永卫王心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李安德拉丁文日记和信札中的清史镜像
《中国史研究》2025年第1期135-144,171,共11页李华川 
18世纪的中国本土传教士李安德一生以拉丁文写作,留下了千余页的日记和信札手稿。以长篇拉丁文著述传世的,李安德可算是清人中罕见的存在。这些史料跨越雍正、乾隆两朝,对于清中期社会生活,尤其是四川社会,有详尽的观察和大胆的记录。...
关键词:李安德 拉丁文 清史 中西文化交流史 
开创世界之中国研究的新天地
《国际汉学》2025年第1期152-153,共2页张西平 
1995年至2025年,《国际汉学》创刊30年了。实际上这份刊物从1992年就开始筹备了。我有幸在自己中年时期,投入任先生门下,成为他的“私塾”弟子。我在先生的带领下开启了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并由此进入西方汉学史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西方汉学 中西文化交流史 国家图书馆 海外汉学 世界之中国 商务印书馆 学术生涯 新天地 
让旅游成为交流之桥
《财富生活》2025年第4期7-7,共1页
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13世纪的元代中国,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成一本游记,在彼时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的窗口,他也成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标志性人物。700多年过去,随着入境游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来中...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史 入境游 马可·波罗 外国游客 旅游 标志性人物 13世纪 所见所闻 
吴培的“丝路”瓷缘
《华人时刊》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郭博文 
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中国瓷器沿着海上丝路的足迹,远渡重洋,风靡全世界,在15世纪后的欧洲,拥有一件中国瓷器,便意味着拥有了一种尊贵与荣耀。而诞生瓷器这一人类瑰宝的神秘东方大国,亦得名“China”。这些瓷器,不仅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史 海上丝路 东方大国 瓷器 15世纪 辉煌成就 
李文潮与莱布尼茨研究
《国际汉学》2024年第6期29-29,共1页叶枝梅 
李文潮先生(陕西大荔人)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系北京外国语大学1982年受教育部委托代培的德语系出国研究生(导师祝彦、谢莹莹),同年秋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日耳曼文学、哲学、语言学,1990年在柏林自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专业由文学转...
关键词:北京外国语大学 编辑部主任 博士学位 委托代培 莱布尼茨 中西文化交流史 欧洲哲学史 佛教哲学 
长篇小说《法显丝路行》的三维视界及其审美价值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12期7-8,共2页张宗涛 
在中国文化交流史上,法显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以六十五岁高龄开始西行,历时十三年,周游三十多个国家,以坚定的意志和独一无二的胆略、智慧征服了丝绸之路,成为第一个到达印度取经的中国人。他所撰写的游记《佛国记》开...
关键词:章回 文化交流史 古代文明 史料性 审美价值 《佛国记》 法显 丝绸之路 
《国际汉学译丛》第4辑出版
《国际汉学》2024年第6期141-141,共1页叶枝梅 
为不断促进国内外汉学(中国学)研究的学术交流,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于2023年出版了《国际汉学译丛》第1辑、第2辑,今年(2024年)5月学苑出版社出版了第3辑后,时隔两月(7月)又推出了第4辑。目前《国际汉学译丛》所出版...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史 北京外国语大学 汉学研究 学苑出版社 国际汉学 双一流 学术交流 标志性项目 
“第二个结合”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一个中外文化交流史视角被引量:2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49-60,共12页陈欣 廖小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治边稳藏视野下西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CKS015);西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SWUB2307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提出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范畴意蕴深刻、影响深远。从普遍意蕴来看,“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在交流碰撞、相互涵摄及互相成就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跨文化融合生命体。从特殊语境看...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新的文化生命体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淡巴菰”纪事
《寻根》2024年第6期99-101,共3页陈益 
淡巴菰,即烟草。在中国文化交流史上,没有哪种舶来品的传播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能与烟草相匹敌。清代医学家江之兰《文房约》曰:“烟之性味,本草所不载,不知于何年。今则遍满宇内,无人不嗜,名之曰相思草。宾朋宴会,云雾塞空,无可...
关键词:文化交流史 女客 舶来品 相思草  
20年来内地学界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研究热点透视——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为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31-156,共26页徐炳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治理视域下美国基督教会援华活动研究(1937-1945)”(项目编号:22JJD770031)。
20年来内地学界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论文中有所体现。通过对400余篇文章样本的分析,可知该领域在形象学、学术教育、出版事业、西医东渐、西学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受...
关键词: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学术热点 研究综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