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识

作品数:177被引量:18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蔡曙山朱银端赵岩杨玉洁朴春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术观察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卷首语
《美术观察》2009年第12期1-1,共1页吕品田 
这些年来,之所以反复地讨论国画教育,是因为它作为具体的民族文化教育出现了关系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通过讨论,我们意识到,国画作为中华文化表率的价值蕴涵,包括它的切合中华民族文化认识和感觉模式的基本思想、原则、规范和...
关键词:卷首语 民族文化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 社会意识 价值蕴涵 中华文化 文化认识 中华民族 
只言片语
《美术观察》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杨志坚 
迁流不居 西方美术由是到非,重形遗情(含个性),非重情遗形,仍是两极对立的是非之见。然地球非两极之地球,两极非生命之地缘,非两极之地则生万象。国人言“似与不似之间”,可谓是与不是、是形非形、是情非情,而迁流不居。
关键词:两极对立 地球 西方美术 文化认识 
中国古陶瓷饰纹发展史导论(下)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09年第4期101-104,共4页子仁 
2、饰纹艺术是中国文化符号体系之一 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来考察艺术的起源和根本性质,我们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所有艺术最初都是某种“记录和表达的方式”,用以记录人类的生存经验,表达人类的文化认识。随着文化和文明的发展,艺术...
关键词:中国文化 发展史 古陶瓷 导论 符号体系 生存经验 文化认识 审美因素 
复还本色
《美术观察》2008年第5期99-101,共3页陈建军 
中国画的色彩相对于形,更具有“类相”的特质。它是绘画主体运用“以类取”和“以类予”的类相法则,通过“同类”和“类同”的认知途径,顺从人心的体悟,不违背人心的感受,对绘画客体多样化和无恒无常的色彩现象的规律性把握。因此...
关键词:绘画形态 文化认识 生命感受 认知途径 中国绘画 中国画 色彩 多样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