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作品数:31026被引量:34261H指数:4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单霁翔孙志国张继焦彭兆荣闵庆文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经济管理—旅游管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网红个性——量表开发与实证检验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2期19-26,共8页盛方清 张子昂 殷红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125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YJC790175);2024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2022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引进人才启动基金项目(YK22-06-04).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及其影响力的持续扩大,网红营销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推广的重要因素,然而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本文基于网红语境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聚焦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网红个性的概念化及其测量,以故宫博物院...
关键词:旅游地网红个性 品牌个性 量表开发 文化遗产旅游地 
从理论到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研学旅行的结合研究——以苏绣技艺研学项目为例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5年第3期77-82,共6页蒋晓聪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学旅游融合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的靶向路径与政策供给”,项目编号:2021SJA147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研学旅行: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2021/03/35。
在当前文化多样性日益丰富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日益受到重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别是在学校教育领域的传承提供了新路径。尽管如此,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
关键词:非遗传承 研学旅行 苏绣技艺 学校教育 
文旅融合视角下拉萨市达孜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5年第4期119-123,共5页于海伦 陈江波 柯希平 
文旅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对地方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开拓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本文以拉萨市达孜区为研究区域,梳理该区域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赋存现状,研判当前遗产保护的发展困境和存在问题,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原则,针对当地物...
关键词:文旅融合 文化遗产 活化利用 拉萨达孜区 
交旅融合背景下交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景区开发为例
《交通企业管理》2025年第2期34-36,共3页仲鑫 刘涛 常承宗 
交通文化遗产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呈现。交旅融合作为交通与旅游深层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交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
关键词:交通文化遗产 悬泉置遗址 交旅融合 保护利用 共享发展 创新产品 
全球视野下的共产主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遗产化与旅游化的双重作用
《中国文化遗产》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高静 乔桂强 张延 
浙江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博达科研提升专项计划项目“杭州城市旅游功能国际化提升路径与策略研究”(2020GCC1)共同资助。
作为一种政治属性较强的文化遗产类型,共产主义文化遗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实践形态,广泛存在于有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国家。本文以遗产化和旅游化的相互作用为主线,揭示共产主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规律特点。全球视野下的共产主义文化遗...
关键词:共产主义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遗产化 旅游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 挖掘黄河文化遗产潜力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5年第8期54-56,共3页李星辰 张迪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挖掘黄河文化遗产潜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编号:2024ZSMS193)。
黄河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对保护传承弘...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黄河文化遗产 经济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旅游化设计——数字文旅的分析视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92-100,108,共10页文连阳 陈柏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字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效应研究”(23BJL011)。
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迎来了文旅融合与数字化发展的新机遇,创新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方式,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方法,以文化遗产价值升级为主线,从数字文旅价值的“要素—结构—功能”视角出发,设计...
关键词:数字经济 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数字文旅 旅游化 
传统村落旅游景观的保护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5年第2期I0009-I0009,共1页高彦 
传统村落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还展现了独特的乡土风貌和生活方式。随着文旅融合业态的蓬勃发展,传统村落逐渐成为旅行者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关键词:文化遗产 旅游景观 文化艺术结晶 乡土风貌 
安徽凤阳:深挖活用文化资源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曲艺》2025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安徽凤阳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凤阳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挥“统”的作用,利用“合”的优势,做好“创”的文章,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推...
关键词:小岗村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遗产 安徽凤阳 文旅融合 
基于微信文本搜索的我国古道旅游发展探究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26-34,115,116,共11页万田户 戴五宏 林陈歆 鲍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闽浙赣交界区传统村落价值重塑研究”(24BMZ097);上饶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古道活化利用模式参照与路径选择”(24YB31)
古道承载历史、赓续文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古道旅游是古道活化利用可持续化发展方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古道旅游相关文本进行搜索整理,使用文本分析软件利用词频分析、共词矩阵与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对古道旅游发展进行探究。结...
关键词:古道 古道旅游 线性文化遗产 微信搜索 文本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