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精神

作品数:245被引量:20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爽师欢欢韩瑜潘建华单良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短歌行》《归园田居》赏魏晋风度
《新读写》2024年第12期28-29,共2页王静 
一、率性自为的魏晋风度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用“魏晋风度”来概括这一时期的文人精神。所谓“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文化上的奔放恣肆、个体生命洒脱自...
关键词:魏晋风度 狂放不羁 《短歌行》 《归园田居》 魏晋名士 文人精神 儒家精神 个体生命 
太湖石与文人精神:古代园居环境中的审美与象征
《美术教育研究》2024年第22期91-93,共3页华冠宇 
自魏晋以来,太湖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审美对象,一直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直至今日,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太湖石依旧具有重要的地位。相关人员通过分析太湖石在古代园居环境中的不同作用,挖掘其中的自然之美、中隐之道,可以了解古...
关键词:太湖石 文人 园居环境 
六朝名十的精神与文学:风骨与文心之探微
《艺术品鉴》2024年第11期38-45,共8页刘畅 
作为一个文化交汇、思想解放的时代,乱世之下的六朝既有“建安风骨”的刚健雄浑,也有魏晋时期玄学的影响下催生出追求个性解放、自然和谐的隐逸之风。名士们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出对乱世的深刻反思与人生的思索,从曹氏三父子到陶...
关键词:文学风格 建安风骨 文化交汇 谢灵运 文心 思想解放 文人精神 追求个性 
挥酒的歌——姚国霞写意花鸟画作品蠡评
《艺术市场》2024年第10期130-131,共2页吕明翠 
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中,写意花鸟画因其挥酒、写意的特性成为最能呈现文人精神与特质的画种。写意花鸟画通过对自然中鲜活存在的生灵的描绘,体现出艺术对人与花鸟、人与自然的观照。可以说,写意花鸟画充分体现了在描绘现实对象基础上的自...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 美术发展史 文人精神 人与自然 花鸟 画种 生灵 
张重庆:陶刻为伴 静水流深
《现代艺术》2024年第10期77-77,共1页张重庆 
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极为丰富,深得文人雅士的重视和喜爱,为他们从事文学及文化活动增添了艺术雅趣,一些文房用具还是文人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的反映。紫砂陶刻是刻绘的形式在各种紫砂器上创作的艺术,其灵感植根于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文人精神 文人雅士 主题意蕴 思想境界 静水流深 紫砂器 紫砂陶刻 
《滇游日记》与《裨海纪游》文人精神比较分析
《闽台文化研究》2024年第3期105-113,共9页王依文 
明代徐霞客《滇游日记》与清代郁永河《裨海纪游》是明清关于中国云南、台湾地区二地的两部重要游记,两部游记除了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献价值以外,还有不可低估的文学与情感价值。文士雅好,好于游心;文士寄托,寄于游情。徐霞客傍山而行,...
关键词:《滇游日记》 《裨海纪游》 文人精神 
从历史背景看董其昌《行楷长卷》的文化内涵
《东方收藏》2024年第9期68-70,共3页冯铁 
文章从明代晚期的历史背景出发,探讨了董其昌《行楷长卷》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董其昌所处的时代特征、人生经历和书法思想,深入挖掘其《行楷长卷》所蕴含的文人情怀、艺术追求和哲学思想。研究表明,董其昌的《行楷长卷》不仅体现了其...
关键词:董其昌 《行楷长卷》 明代晚期 文化内涵 文人精神 
读剧析史(一)
《福建艺术》2024年第9期3-6,共4页王评章 
越剧《柳如是》明末清初名士与名妓的题材并不罕见,大多沿袭《桃花扇》的主题:以爱情悲欢离合,写南明亡国之痛。这个戏却不止这样,更主要的是写明末清初士夫文人精神降格,士心士气转移到一些身份卑下的底层人物身上,所呈现的是时代精神...
关键词:《桃花扇》 亡国之痛 底层人物 文人精神 时代精神 士心 名妓 身份互换 
纸上园林《湄隐园记》景观营造与文人精神构筑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2024年第4期81-84,共4页韩昕彤 陈东田 陈青扬 
纸上园林相较于实体园林,不受钱财限制,更加能够映射文人对理想栖居生活的向往与精神构筑,具有逾越园林本体的价值。卢象升身为明末爱国将领的典范,所作的纸上园林《湄隐园记》描述了其征战时对理想栖居的构筑及精神世界的表达,其中景...
关键词:纸上园林 《湄隐园记》 文人精神 景观营造 卢象升 
古代文人的失意与诗意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4年第23期18-21,共4页肖冰晗 
沈阳市规划课题“三融六域深度学习提升质量的实践研究”成果。
在中国古代,文人和政治家的身份经常是重合在一起的。一些文人因自身独特的性格和心理在仕途中多坎珂,或被放还,或被贬谪,从此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然而,不幸的仕途遭遇往往会促成这些文人精神世界的升华。下面,我们共读李白的《行路难·...
关键词:古代文人 文人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远离政治 刘禹锡 行路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失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