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符号

作品数:136被引量:15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苏敏范劲李学萍张新木李学萍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文学符号到写作主体:《卿本著者》与明清女性书写的文学、文化价值
《中国图书评论》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孙承娟 
本篇书评概括了方秀洁《卿本著者》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作者是如何聚焦于女性从能指符号到文化生产者的这一转变并进一步讨论随之而来的女性主体性的表达及其在文学、文化史上的意义。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方秀洁近年从学...
关键词:《卿本著者》 方秀洁 明清女性文学 
文学语象新论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91-104,共14页李玉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学的语图互文性研究”(20BZW002)。
文学语象是文学中基于语言而形成的心象,它存在于作者创作及读者阅读的过程中。记忆是语象生成的心理基础,想象是语象生成的心理过程。语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感”,它具有片面性与超越性、“一”与“多”相统一的特点。文学符号属...
关键词:语象 文学符号 解释项 无限衍义 《西风》 
中国古代文学中“桑”的象征意义
《炎黄地理》2024年第12期68-70,共3页李燕 
“桑”在古代先民的认知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映射出古代先民对自然规律、生命奥义和社会结构的深刻理解。“桑”在我国文学中象征着生命循环往复、重组延续传承、宗教祭祀活动以及文人对家园的深厚感情。文章深入挖掘我国古代文学中“桑...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符号 象征意义 古代先民 独特地位 深厚感情 我国古代文学 自然规律 
景颇女作家穆智·玛波作品中的符号意蕴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2024年第2期45-48,共4页廉丽 朱开辉 
景颇族女作家穆智·玛波是德宏州文坛上的“斑色花”,她创作的作品带有浓郁的西南边疆民族风情,淳朴、自然,却又真实地反映了德宏地区劳动者真实的生活状态,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站在文学符号的角度,运用了叙事学中的多义性、复义性和...
关键词:景颇族作家 文学符号 多义性 复义性 不确定性 
尤·米·洛特曼文学符号学中的区分与移位原则
《俄罗斯文艺》2024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李瑞莲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尤里·洛特曼著作集汉译与研究”(21&ZD28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基于对移位与区分原则的分析,探究洛特曼文学符号学中的意义生成与更新机制,揭示其符号学术语体系内在的关联性与一致性。作者将移位与区分置于有序化、符号域、约定性等概念与术语的有机联系中加以综合考察,从语义、结构、语境等...
关键词:洛特曼 文学符号学 移位 区分 
爱会让每个思念都有结局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廉丽 
禾素的文字就像小桥流水,寂静却又不喧闹,她总是待在一角落里静静的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光怪琉璃的世界。我读了禾素的文字,感叹一个女人带着一双儿女的不易,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用文字治愈了自己的心灵,也给苦难中的人们带来慰藉和鼓舞...
关键词:文学符号 情感代码 背景衬托 散文叙事 
吃藕留藕节,止血不留瘀
《中国家庭医生》2023年第18期28-29,共2页陈少丽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一过,伴随着初秋的习习凉风,或脆或糯的香甜莲藕就丰富了我们的餐桌。如果我们多了解一些,就会发现,“莲藕”不只是“御洁玲珑膳”:因“出淤泥而不染”“藕断丝连”等特征,它成了有特定的含义...
关键词:映日荷花别样红 民间疾苦 接天莲叶无穷碧 经济作物 莲藕 文学符号 饥荒 
我们现在怎样做文学符号学研究:从赵宪章的文图理论说起
《符号与传媒》2023年第1期238-250,共13页李玉平 
2019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符号学视野中的文学性研究”(TJZW19-004)中期成果。
赵宪章的专著《文学图像论》为国内文学符号学研究树立了典范,在方法论上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文学图像论既是文学符号学自身学理逻辑的合理发展,又是对21世纪“文学与图像”现实的有力回应。图像学视角的引入给文学符号学研究带来了诸...
关键词:文学符号学 《文学图像论》 语言 图像 语象 
浩然的“读法”--兼及20世纪70年代阅读史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12期88-94,共7页邵部 
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0GN068)研究成果。
浩然代表作在近年的集中再版是当下文坛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①这表明,自1978年的“浩然重评”现象至今,浩然的文学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但他并没有真正离场。如何理解浩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难题。而遗憾的是,研究者大多以浩然为材料印...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 浩然 文学符号 20世纪70年代 
浩然的“读法”——兼及20世纪70年代阅读史研究被引量:2
《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5期49-56,共8页邵部 
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0GN068)研究成果。
浩然代表作在近年的集中再版是当下文坛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①这表明,自1978年的“浩然重评”现象至今,浩然的文学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但他并没有真正离场。如何理解浩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难题。而遗憾的是,研究者大多以浩然为材料印...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 《艳阳天》 《金光大道》 联合出版 红色经典 浩然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文学符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