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志怪小说

作品数:12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海波吴波于国华王倩张涛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怀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湖北科技学院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阅读与写作》《文艺评论》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聊斋志异》:蒲松龄性灵抒写的舞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58-62,共5页丁佐湘 王倩 
性灵文学是指张扬个性、抒发真性情的文学。蒲松龄是位极具个性的文人,其作品《聊斋志异》,可谓是蒲松龄尽情抒写性灵的舞台。《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借“异史氏”身份集中抒发性灵。在书中,蒲松龄抒发真性情,抒发的诸多情感中主导情感...
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志异 情感 文言志怪小说 
清初文言志怪小说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2期153-153,共1页潘浩正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观念,它贯穿于文学艺术创作始终,是作者“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的体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清初文言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内容广博,涵盖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鬼域仙境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叙述了...
关键词:文学艺术创作 人本主义思想 《聊斋志异》 人文主义 蒲松龄 特定环境 以人为本 思想意识 
《子不语》中的关东好“毛人”
《今日辽宁》2014年第5期90-91,共2页韩扑 
清朝有三大文言志怪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又名《新齐谐》).
关键词:《子不语》 《阅微草堂笔记》 关东 《聊斋志异》 文言志怪小说 《新齐谐》 蒲松龄 纪晓岚 
论古典文言志怪小说的传承及发展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89-94,共6页张涛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源远流长,其中文言志怪小说的传承有其自身脉络和规律。这类小说以《山海经》为"源",内容情节有承前启后、袭用模仿的"类作"型特征。小说人物表现出继承、繁衍的风貌,体例结构袭用前代作品并有变化,构思、语言叙事方式...
关键词:古典文言 志怪小说 传承 发展 特征 
小说因果报应模式对叙事及人物塑造的影响
《文艺评论》2012年第12期68-71,共4页闵永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2YJA740069)
因果报应观念来源于佛教教义,并与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文化、道家阴阳五行循环论相契合,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究其影响,在社会心理方面,形成普遍的善恶报应、转世轮回的社会心理效应。在文学方面,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因果报应的叙...
关键词:因果报应观念 古代小说 小说叙事 人物塑造 社会心理效应 儒家伦理文化 民族文化传统 文言志怪小说 
豪华落尽见真淳——试评窦桂梅老师《宋定伯捉鬼》一课的教学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09年第7期33-40,共8页窦桂梅 李霞 
走进文言志怪小说 师:话说清朝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出示课件)——“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世上有难言之事之人,不得已寄情托兴于鬼怪神妖。其故事读来令人感触万端!这是对“文言志怪小说”《搜神记》的评价(板书:...
关键词:《宋定伯捉鬼》 文言志怪小说 窦桂梅 教学 老师 《搜神记》 课件 板书 
意想中的现实——谈文言志怪小说
《阅读与写作》2008年第5期12-13,共2页吴永福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有清一代,文言笔记小说甚多,但其情境大多可作如是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自序中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
关键词:文言志怪小说 《聊斋志异》 笔记小说 蒲松龄 黄州 故事 性情 子夜 
《阅微草堂笔记》“狐”形象的文化意蕴及其审美特征被引量:9
《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124-135,共12页吴波 
《阅微草堂笔记》中涉及“狐”形象的作品达到一百三十余篇。古代有关“狐”的传说大致包涵了祥瑞、仁德、婚姻、蛊惑等文化意蕴。在明清文言志怪小说中,“狐”形象的仁德、祥瑞的意蕴逐步消逝,而婚姻、蛊惑的意蕴却被保留下来。《阅微...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 文化意蕴 形象 审美特征 文言志怪小说 《聊斋志异》 文化内涵 文言小说 知识分子 精神回归 传统道德 有意识 祥瑞 仁德 婚姻 明清 传说 纪昀 寄寓 
论《聊斋志异》形象塑造的时代特征
《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杨海波 
《聊斋志异》虽是一部文言志怪小说 ,但其人物形象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大多数人物以真性情作为行动的准则 ,重视“情”在爱情婚姻中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志异》 形象塑造 时代特征 文言志怪小说 真性情 正统思想 
《聊斋志异》同其他文言志怪小说的比较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20-23,共4页杨海波 
《聊斋志异))作为文言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它和中国古代其他志怪小说相比较,虽有其共同的创作规律,但在作家的创作思想,作品的思想内涵、情节艺术、人物形象以及创作精神等方面明显地超出许多,认真分析和探讨其原因,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聊斋志异》 文言志怪小说 比较研究 创作思想 思想内涵 情节 人物形象 创作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