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观

作品数:169被引量:8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去非王建平于晓川王小惠苗民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宋文鉴》看吕祖谦的文体观与文章观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9,共9页徐子敬 李圣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人别集稿抄本搜集、整理与研究”(15ZDB073)。
《文选》类总集因编纂主旨不同,体例呈现出较大差异。吕祖谦《宋文鉴》作为唐宋以后断代文章总集的代表之作,编纂体例完善,特色鲜明,近承《文苑英华》《唐文粹》《宋文海》,具有集大成者特质。吕祖谦基于治道,明辨文体,不分雅俗尊卑,从...
关键词:《宋文鉴》 体例 文体 吕祖谦 文章总集 
《经德堂文集》所见龙启瑞的文章观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年第1期1-5,12,共6页马晨潇 李惠玲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清代书院与广西文学发展研究”(21FZW008)。
龙启瑞是“杉湖十子”之一,是广西桐城派古文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龙启瑞的文章大都收录在《经德堂文集》中,从中可见其注重创作主体的品德修养,主张为文要“宗经尚德”“博观”,提倡朴质“古淡”的文风,更要求文章具有现实的社会政治功能...
关键词:龙启瑞 “宗经尚德” “博观” 文风 文用 
《风骨》篇与《文心雕龙》的文章观
《理论界》2023年第12期1-7,共7页苏畅 马雪 
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一般项目“中国传统文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L21BZW009)的研究成果。
刘勰在《风骨》篇中重点论述如何创作具有“风骨”的作品,展现了《文心雕龙》的文章观。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风骨》篇属于创作论,侧重于讲风骨之法,确立写作规范,即怎样才能有“风”和怎样才能有“骨”,是对文章创作过程各个...
关键词:文心雕龙 风骨 文章观 
黄侃的文章观及其对五四新文学的思考
《文学评论》2023年第5期62-70,共9页王小惠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章门弟子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关系研究”(21BZW1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黄侃的文章观始终与五四新文学处在对话之中。他反对将文章创作中的“言文合一”现象普遍化、正面化,博搜语言实例来证明“五四”主流的“文章即说话”观在学理上的漏洞,展示“说话”带给文章创作的不稳定性与破坏性。黄侃坚持“发明”...
关键词:黄侃 文章 新文学 说话 发明 自然 
论朱元璋的文章观
《滁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6-11,共6页韦菊玲 
朱元璋的文章观呈现出先质后文到文质并重的自然发展过程。布衣天子的身份决定其第一要务为文章功效性的保证,因而从文体改革开始,朱元璋形式上崇尚古文,不许繁文,内容上力求讲真务实,推广口语直解。因其人格自强,后天努力,始作四六,讲...
关键词:朱元璋 文章观 文体发展 
文本生成与书写困境——《明右副都御史忠襄蔡公传》与魏禧的文章观
《现代传记研究》2023年第1期68-84,共17页汪冬贺 
魏禧为蔡懋德所作的《明右副都御史忠襄蔡公传》,实为在行状基础上采取多种叙事策略缀辑而成。其生成模式体现出魏禧文章观的矛盾:在史实层面,“得法戒之意”消解了信史的严肃与准确;在叙述层面,写作中的谀辞则有碍价值评判的客观与真实...
关键词:魏禧 蔡懋德 文本生成 叙事策略 传记书写 
二周文章观的文体意识——以“散文诗”为中心
《励耘学刊》2023年第1期289-306,390,共19页李乐乐 
二周至迟在1907年前后听闻“散文诗”这一概念,通过对“散文”(prose)、“诗”(poem)这一对并不完全匹配概念的重新理解,在跨文体的意义上确认了“散文诗”的相对位置,并由此介入对中国文章的论说。“散文诗”是诗与文章之间实现“文体...
关键词:周氏兄弟 文章观 文体意识 散文诗 
“声韵训诂学大家”如何介入“五四”新文学——论钱玄同的白话文章观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6期133-144,共12页王小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章门弟子’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1BZW127]的阶段性成果。
钱玄同以声韵训诂学大家的身份加入新文学后,从文字音韵学中博搜例证为“文章即说话”提供了理据,确立了“音本位”的白话文章观。并且他提倡多采用复音词、虚词,以及全用西式标点,以实现“口说的白话”与“笔写的白话”在表意、语气上...
关键词:白话 文章 言文一致 困境 
刘师培清代文章观研究
《中国诗学研究》2022年第1期84-96,共13页黄春黎 
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国粹学报》文学类文献研究”(FJ2021BF021)阶段性成果
刘师培对清代文章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分辨文学之文与学术之文,他认为两者不可混淆,也非截然有别,欲为文学之文则必须工于文词;二是以学派论文章成就,他认为今文家与宋学家之文均不可与汉学家之文相提并论,从事诗文者多污行,...
关键词:刘师培 清代 文章观 
适时而变,圆融通达:姚永朴文章观探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86-91,共6页刘慧青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姚永朴《文学研究法》探要”(CXJJS20026)。
姚永朴作为桐城派晚期代表人物,积极变革桐城派文论中不符合时代与文章发展的部分,提出了适时而变、圆融通达的文章观:一是强调“不立门户”的派别观;二是提出“诗文一道”的文体观;三是指出“骈散同源”的语体观,认为文章应奇偶并用,...
关键词:姚永朴 文章观 适时而变 圆融通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