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阶级社会

作品数:93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满李义天梁工曹天禄金小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狐狸的鼻子
《财新周刊》2023年第10期84-85,共2页刀尔登 
鲁迅在道理上是明白的,说要止于嘲笑和热骂,“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如此避开了卑劣,却没避开刻薄。即使有喜欢骂人的无产者,也只是一种坏脾气,作者应该由文艺加以纠正,万不可再来展开,使将来的无阶级社会中,一言不合。
关键词:无阶级社会 一言不合 狐狸 
超越差别原则——凯·尼尔森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被引量:2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49-56,I0002,共9页李义天 刘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17ZDA022)。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差别原则,表现出当代自由主义对社会经济平等的深度关切和积极响应。然而,来自左翼思想阵营的尼尔森从一种更加彻底和激进的平等主义立场出发,以差别原则为切入点,对罗尔斯的观点展开了批判。尼尔森不仅...
关键词:差别原则 阶级分化 无阶级社会 激进平等主义 
《箴言》中“外女”意象的唯物史观透视被引量:2
《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5期109-123,共15页梁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编号13BZJ022)的阶段性成果
一批当代学者运用唯物史观透视《箴言》中的"外女"意象,揭示出该意象赖以生成的波斯时代耶胡德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处境。认为《箴言》消弭了现实的等级差异和经济纷争,编织出一个无阶级社会神话,其间活跃着两类由男性建构的妇女意象...
关键词:《箴言》 外女 唯物史观 耶胡德 无阶级社会神话 古拉会众 族外通婚 
“无阶级社会”的阶级观重塑——论作为一个普遍问题的社会分化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年第2Z期23-24,共2页吴泽艾 
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差别而衍生的社会分化本有其毋庸置疑的合理性,但是历史和现实的长河却往往不是将其发挥到极致以致性别歧视、种族迫害等,便是矫枉过正地声称一切差别均已消除。自由主义的近代潮流衍生的特殊主义是现实政治纷争的...
关键词:社会分化 无阶级社会 社会流动性 阶级观 重塑 
鲁迅对中国人及中国历史的九大感悟
《粤海风》2012年第3期19-24,共6页张梦阳 
鲁迅之所以无愧于思想家的称号,就在于他比他的同时代人以及多少代的后来者都深刻得多、清醒得多地了解中国社会和历史,他以他无可比拟的极其犀利、极其深邃的杂文和小说,对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促使中华民...
关键词:鲁迅 中国历史 奴隶主 感悟 无阶级社会 中华民族 思想家 狂人日记 精神胜利法 精神独立 
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解读——从理论和指导思想的视角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年第12期13-15,共3页李淑珍 
从苏联模式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与马克思预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和无阶级社会,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它实际上是在还没有完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物质基础的任务之前,在还没有完成马克思提...
关键词:苏联模式 指导思想 消灭阶级 无阶级社会 高度集权 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 经验教训 魏德迈 教条式 
面对“狄克推多”
《杂文月刊(文摘版)》2009年第3期22-23,共2页邵建 
"狄克推多"(dictator)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专政""独裁"一词的音译。这里"会审"的。是那个年代三位知识人对它尤其是对苏俄专政的看法。这三人,两位文化重镇,一位诗人,前者是胡适和鲁迅,后者是徐志摩。在"狄克推多"的时代三岔口,他们...
关键词:狄克推多 徐志摩 三岔口 三人 无阶级社会 胡鲁 宗教化 为了明天 诺尔德 外交官员 
论礼——中国法文化的核心
《科学时代》2008年第3期124-125,共1页
礼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礼起源于无阶级社会的原始习俗与宗教,是祭神致福的一种仪式,所谓"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的形成是社会分裂为等级之后,在原始习俗与原始宗教的基...
关键词:法文化 社会分裂 无阶级社会 主要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 论礼 礼法合流 先秦法家 祭神 儒家化 
论周礼的本质及与刑的关系被引量:1
《才智》2008年第3期198-198,共1页金小群 姜鑫焱 
礼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礼起源于无阶级社会的原始习俗与宗教,是祭神致福的一种仪式,所谓"礼,履也,所以祭神致福也。"礼的形成是社会分裂为等级之后。
关键词:法文化 社会分裂 无阶级社会 祭神 主要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 九刑 《吕刑》 亲亲 古老中国 
恩格斯为什么作重要修改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05年第17期28-28,共1页王昌铭 
关键词:《反杜林论》 无阶级社会 在原 胡克定律 弹性限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