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方言

作品数:12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志勇贾莉莉刘江元郭莎莎刘晓楠更多>>
相关机构: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邯郸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学周刊(下旬)》《大舞台》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河北涉县、武安方言的平声
《中国方言学报》2023年第1期150-157,共8页赵晓阳 
河北涉县原曲、武安张新庄方言的平声今分阴平、阳平,部分字已经合流,这是因为阴平、阳平调型相同,调值相近。但在轻声前或非叠字两字组中能够区分来源。从新老差异看,涉县原曲老派阴平、阳平已经相混的字,新派则大多可以明确区分,说明...
关键词:晋语邯新片磁漳小片 河北涉县 河北武安 阴平 阳平 合流 
方言视角下的武安平调、落子语言探析
《现代语文》2023年第2期20-25,共6页吴贝贝 
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语言文字研究专项“方言视角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安平调、武安落子的传承和保护研究”(YWZX2022018)。
地域方言是地方戏曲的组成要素,也是戏曲传播的重要媒介。以地方剧种武安平调、落子为研究对象,以武安方言为切入点,从语音、词汇、句式和修辞等方面,对武安平调、落子的语言特征进行阐述,并剖析作为语言形态的方言与戏曲艺术之间的关...
关键词: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武安方言 戏曲语言 
地方戏曲武安平调、落子方言运用特点探微
《戏剧之家》2023年第4期36-38,共3页吴贝贝 
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语言文字研究专项“方言视角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安平调、武安落子的传承和保护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WZX2022018。
使用方言俗语是地方戏曲的特点之一,武安平调、落子同样具有这一特点。本文以地方戏曲武安平调、落子为研究对象,以武安方言为切入点,对武安平调、落子戏曲语言语音、词汇、修辞艺术、俗语使用、炼句等方面的特征进行阐述,考察方言作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武安方言 语言特征 
武安方言中的“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50-52,共3页曾晓舸 常振杰 
"的"在武安方言中可用作词缀、动态助词以及结构助词。用作词缀时,已经发展出极具地方色彩的武安方言的"的"缀词;用作动态助词时,与普通话中的"着"在用法上存在细微差别;用作结构助词时,其往往省略或读音弱化为"诶"。
关键词:武安方言 助词    
武安方言声调与武安落子曲调考被引量:3
《大舞台》2012年第6期274-275,共2页刘江元 
2011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武安平调落子戏音乐研究>(项目编号:HB11YS042)
杨荫浏先生的《语言音乐学初探》认为:语言的声调要素对音乐旋律的进行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本文从武安方言声调的基本规律,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安落子曲调的旋律走向及二者存在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考证。武安落子的曲...
关键词:武安方言 声调 调值 武安落子 曲调 比较 
武安方言中“子”的读音
《北方文学(下)》2012年第10期120-120,共1页刘晓楠 
武安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武安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舒声促化是有入声的方言中普遍存在一种语言现象。武安方言里的"子"有两种使用情况,作词素和作词缀。促化跟音节的轻读关系比较密切,在入声收喉塞的方言里,舒声轻读字容易增生喉塞...
关键词:武安方言 入声 舒声促化 
武安方言人称代词被引量:2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年第3期31-33,共3页郭莎莎 
本文讨论了武安方言人称代词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并做了具体的分析说明。把武安方言的人称代词作了内部比较,和普通话人称代词系统作了外部比较。总结出了武安方言人称代词系统的独特之处:一、三个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不同;二、两个第...
关键词:武安方言 人称代词 特点 
武安方言的人称代词
《学周刊(下旬)》2010年第9期205-205,共1页贾莉莉 
武安方言的人称代词相比普通话来说较为丰富,使用情况也比较复杂.本文主要描写了武安方言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和使用情况。
关键词:人称代词 单数 复数 
河北武安方言中的“了”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年第5期95-96,共2页贾莉莉 
河北省武安方言中的"了"有两个:了a和了b。了a多出现在句中,表示完成;了b多出现在句末,表示变化。这两个"了"分工明确,没有可以相互替换的情况。而且武安方言中的了a和了b比普通话中了1和了2的使用范围更广一些。
关键词:武安方言  用法及分布 
武安方言儿化变调初探被引量:1
《硅谷》2009年第15期187-,125,共2页王志勇 
讨论武安方言儿化音节的变调,其中在非重叠字组中入声字儿化舒化的方向没有像它在单字调层面的舒化那样派入四声,表现出儿化韵系统独立于生成它的单字音系统的一面;重叠字组中的词根语素经过了重叠和儿化双重组合过程,出现三个语素共存...
关键词:武安方言 儿化变调 重叠字组 非重叠字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