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

作品数:667被引量:60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彭平一陈文联王晓秋董贵成黄兴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博览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维新派为何没能改变大清国运
《文史博览》2018年第9期5-11,共7页欧妍 
梁启超有言:“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抛开改革与革命,以渐进与激进来说,激进主义在近代中国所主宰的第一场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实至名归。1898年6月11日,清朝光绪皇帝颁布《定...
关键词:维新派 国运 大清 激进主义 戊戌维新 二十世纪 政治运动 近代中国 
揭秘时务学堂:湖南人何以敢为人先
《文史博览》2017年第11期5-12,共8页张维欣 
2017年11月29日,时务学堂成立120周年。这座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最高学府,可能许多人并不知晓,但它是戊戌维新期间的直接产物,是梁启超、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等名师汇聚之处,更是培养出了蔡锷、林圭、杨树达、范源濂、李炳寰等青年才...
关键词:时务学堂 湖南人 维新运动时期 戊戌维新 教育理想 革故鼎新 梁启超 谭嗣同 
康有为晚年那些荒唐事儿
《文史博览》2017年第3期70-70,共1页刘振修 
康有为因“公车上书”声名鹊起,以“戊戌变法”而扬名天下.自诩为“康圣人”。自戊戌维新失败后,流亡海外10余年。清帝退位后,他伙同张勋复辟帝制,当了12天的弼德院副院长,便跑到东交民巷(外国使馆界)哀吟残生去了。
关键词:康有为 荒唐 晚年 “戊戌变法” 戊戌维新 清帝退位 张勋复辟 副院长 
康有为毁了戊戌变法?
《文史博览》2014年第9期43-43,共1页
传统观点,常把戊戌维新的失败,归咎于“顽固派”的阻挠。其实,在1898年,求变已是朝野内外一致的共识。康有为流亡海外后,不断宣扬“顽固派”绞杀了改革。确实,戊戌年朝野内外大多数官僚、士大夫都站在康有为的对立面,但需要澄清...
关键词:康有为 戊戌变法 传统观点 戊戌维新 顽固派 改革 士大夫 
古代女子的教科书——《女四书》
《文史博览》2012年第6期39-39,共1页
《女四书》作为古代女子的教科书,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被广大女性传播、阅读。直到戊戌维新时期,还被列为女子学堂的必修教本。它们包括:
关键词:古代女子 教科书 四书 戊戌维新时期 女子学堂 
论戊戌维新派反专制、兴民权的政治思想
《文史博览》2005年第5X期16-19,共4页彭平一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倡民权、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主张。
关键词:戊戌维新 民主思想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戊戌维新时期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被引量:1
《文史博览》2005年第4X期4-6,共3页刘云波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并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所进行的第一次制度变革尝试,其主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维新派的制度变革主张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而制定宪法正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也是他们较早...
关键词:戊戌维新 宪政思想 实践 
近代“中体西用”思想的蕴涵及其演变被引量:2
《文史博览》2005年第Z2期36-38,共3页熊吕茂 建红英 
在传统的学术观点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被认为是洋务运动精神的集中表述,而实际上它并不只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也不仅仅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从“中体西用”的历史演变来看,它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涵蕴。
关键词:中体西用 演变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