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文化

作品数:286被引量:49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芊赵建伟康就升张碧波黄文富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艾蒲青翠千舸竞
《今日浙江》2024年第10期46-47,共2页祁元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对中国人按时令调整生活有重要意义,也孕育了丰富的习俗文化.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把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键词:端午节 习俗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传统节日 
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的时代内涵转变与传播路径
《花溪》2024年第12期0007-0008,共2页李群群 
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和谐社会以及提高群众的公民意识。泰山石敢当习俗文化由初期的顽石镇宅、祈求家宅安宁,演变至石老人、石大夫、石将军等功能,再到今天的平安文化、责任与担...
从刻纹铜器图像浅析吴越习俗文化
《东方收藏》2024年第3期76-79,共4页萧晶钰 
吴越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其青铜器独具地方特色,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均有吴越刻纹青铜器出土,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广。文章在前人对吴越刻纹铜器考古研究的基础上,辅以文献史料研究方法,简要分析吴越刻纹铜器的流动现...
关键词:吴越 刻纹铜器 纹饰 习俗文化 
“萌龙”贺新春 腾飞陶之趣
《浙江工艺美术》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王潇宁 
“龙”的图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龙”的形象深刻象征着中国人的文化风貌与民族精神,迄今约有8000年之久。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图腾崇拜,到中国人被称呼为“龙的传人”,到十二生肖中“龙”属相,到中国传统“龙抬头”习俗文化,再到中...
关键词:十二生肖 龙的传人 习俗文化 文化风貌 中国传统文化 龙抬头 神话传说 建筑装饰 
关中社火习俗文化在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表现被引量:1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年第11期195-197,共3页李渭乐 丛红艳 
文章以关中社火文化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关中社火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对插画设计的意义。对关中地区人们举行社火活动时的习俗进行信息整合与提取,运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对相关元素进行视觉再造,能够让社火文化在插画设计中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社火文化 插画 视觉表现 民俗文化 
新时代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的研究被引量:1
《今传媒》2023年第6期5-7,共3页赵西芝 
202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研究”(2021BSH00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节日复兴运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及数据分析法,分析了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在传承中遇到的瓶颈,并指出了产生这些瓶颈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习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青少年 
黔东南苗族中秋节习俗文化
《文化产业》2023年第17期97-99,共3页金红 
八月十五月正圆,瓜果石榴列满盘。黔东南苗族人民在中秋节这天除了赏月,还会趁着月色皎洁,到瓜田里去偷瓜,送给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故而苗族将中秋节叫作“偷瓜节”。现根据黔东南苗族地区的中秋节习俗来探析当地的苗族文化习俗。
关键词:中秋节 黔东南苗族 习俗文化 八月十五 苗族文化习俗 
中班音乐游戏:赛龙夺锦
《早期教育(家教·亲子共玩)》2023年第5期30-31,共2页郑憬丰 黄筱珊 邓雄红 
设计意图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赛龙夺锦》是一首著名的广东音乐,曲调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较好地展现了龙舟健儿全力以赴夺标的场景。为了让幼儿了解广东本土音乐风格,感知乐曲的旋律意...
关键词:龙舟竞渡 习俗文化 多媒体课件 音乐游戏 情境游戏 端午节 龙舟队 赛龙舟 
项目化学习下小学高年段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我是清明习俗文化小小推广使”为例被引量:1
《辽宁教育》2023年第8期62-65,共4页来利英 
随着社会发展,在外来文化的裹挟下,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在孩子们心中逐渐界限模糊。项目化学习是学习和传承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我是清明习俗文化小小推广使”教学设计,从设计核心概念、问题驱动、项目实施计划、实践...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清明节 传统节日文化 
近代上海人的冬至兼论节日在都市中的跨文化传播
《都会遗踪》2023年第1期16-26,共11页孙晓芝 
本文以近代上海人的冬至节为考察对象,从冬至大如年、冬至的进补风气以及中国冬至和西方圣诞节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论述都市进程中传统节日的延续和更新,中西方节日文化可以在上海兼容并蓄。此外,在近代上海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和相对富庶...
关键词:近代上海 跨文化传播 节日习俗 习俗文化 兼容并蓄 文化符号 洋为中用 冬至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