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

作品数:1625被引量:1879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胡耀武王昌燧谢重光马健鹰靳桂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嘉应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会讲故事的中国艺术》
《少儿科技》2025年第3期9-9,共1页
从憨态可掬的河姆渡猪纹陶钵、巧夺天工的曾侯乙编钟,人们得以感知原始先民的智慧;从神秘且壮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充满奇幻色彩的敦煌莫高窟九色鹿壁画,人们得以见识光彩依稀的古代雕塑、壁画;从风格鲜明的扬州八怪代表作、设计精巧的...
关键词:秦始皇陵兵马俑 陶钵 敦煌莫高窟 苏州园林 原始先民 扬州八怪 曾侯乙编钟 经典内容 
土陶罐里也有“金融花”
《中国农村金融》2025年第5期104-105,共2页
在四川盆地东南部,有一座古老的小城——隆昌。而隆昌土陶就诞生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巴蜀原始先民在此掌握了最初的制陶工艺,为隆昌土陶的发展埋下第一粒种子。如今的玻陶产业已发展成为隆昌市特色支柱产业...
关键词:特色支柱产业 原始先民 新石器时代 地方经济发展 隆昌 制陶工艺 陶罐 
我国刑民交叉案件的审理模式构建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5年第7期44-46,共3页李奇秀 
针对刑民交叉案件,选择不同的审理模式事关案件的审理结果是否公正,当事人的利益能否得到及时全面的保护。刑民交又案件并不是偶发的个例,是经常出现的,而类型化思路提供给审理模式选择更强的技术化标准,依靠类型识别,使得刑民交又案件...
关键词:刑民交叉 审理模式 “先刑后民” “刑民并行” “先民后刑” 
游过时空缝隙的鱼文化
《北京观察》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陈南 
人类早期文明都起源于大河流域,而鱼生于水,在原始先民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出于对自然力的畏惧,鱼这种生物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在生殖繁衍、祭祀求雨、化生复生等方面,鱼类成为信仰崇拜的对象。在哲学思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鱼也是非常...
关键词:哲学思辨 文学艺术创作 大河流域 原始先民 早期文明 信仰崇拜 生殖繁衍 自然力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先民社会生活再现——读《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2015年度发掘报告》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4年第1期346-351,共6页李林 
《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2015年度发掘报告》主要介绍了2015年在敦煌佛爷庙湾发掘的180座墓葬的详细信息。本次发掘的墓葬主体年代属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形制主要是带长斜坡墓道的土洞墓,墓主身份大部分为社会平民。在撰写方式上有...
关键词:《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2015年度发掘报告》 河西地区 平民 魏晋十六国 
黎海超连接起三星堆的过去与未来
《中华儿女》2024年第12期66-69,共4页李菡丹 
“从‘葵中蚕也’到‘上目下虫’,一个‘蜀’字演变的背后,是古蜀先民走过沧海桑田,创造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近日,在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登台推介四川“四大国际旅游名片”之“古蜀文明...
关键词:古蜀文明 五四奖章 三星堆遗址 考古文博 四川大学 祭祀坑 古蜀先民 
嘉兴南河浜遗址陶龟的文化内涵
《寻根》2024年第5期81-86,共6页吴嫣 
在嘉兴博物馆“禾兴之源”展厅收藏有一对陶龟。该对陶龟出土于南河浜遗址,南河浜遗址是崧泽文化的代表,位于嘉兴市城东大桥镇。南河浜遗址于1996年被发现,挖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清理出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两个时期的墓葬、灰坑、房屋、...
关键词:良渚文化 崧泽文化 灰坑 原始先民 遗址 大桥镇 嘉兴 博物馆 
三星堆是世界东方科幻诞生地
《文史知识》2024年第10期40-48,共9页黄剑华 
在世界东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地大物博,根脉深厚。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位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个富庶而又神奇的地方。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已经是古蜀先民的栖息之地了。这里山河壮丽,气候温暖,...
关键词:天府之国 中国地大物博 中华文明 成都平原 三星堆 古蜀先民 长江上游 诞生地 
股权投资类刑民交叉案件判定基准及原理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47-161,共15页黄文忠 
办理股权投资刑民交叉案件应当本着坚持鼓励市场交易与维护交易安全的价值共识,准确界分刑民案件。针对股权转让、对赌协议、股东协议、股权代持常见股权投资刑民交叉案件类型,可以从非法占有目的、投资风险责任、案涉财产性质、股东行...
关键词:股权投资 刑民交叉 刑民界分 先民后刑 
从赣南采茶戏看客家汉、畲文化交融与民族认同
《文艺争鸣》2024年第10期204-208,共5页黄东阳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客家非遗《五华采茶戏》音乐研究”(项目编号:GD23YYS28);2023年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声乐课程教研室”(项目编号:423A0509);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大客家平台研究项目“客家音乐研究”(项目编号:21KYKT10)的阶段性成果。
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盛产茶叶,有茶的地方必有茶歌。赣南采茶戏就是在当地茶文化的影响下诞生的。一直以来在赣南这片土地上居住着客家先民和畲民。赣南采茶戏是在客家汉族和畲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其身上自然蕴含了两者的文化因子...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 客家先民 文化交融 民族交融 文化因子 民族认同 茶文化 生成背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