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

作品数:193被引量:4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崔莉萍卞孝萱董新海吴旭春李湜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南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个中琐屑托深微——王个移花鸟画评述
《中华书画家》2024年第5期124-125,共2页吴伟 
王个(1897—1988),名贤,字启之,号个,别署霜茶阁,江苏海门人,曾任西冷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是“后海派”文人画家的代表。画界多以“谨守师门”形容王个绘画面目,而翻检王...
关键词:甲戌 李方膺 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江苏海门 西冷印社 副社长 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怪在哪里
《格言(校园版)》2023年第26期37-37,共1页舒芳 
清乾隆年间,扬州出现了一批以卖画为生的文人,其中有八位画家因画风奇特、文章不拘一格,以及特立独行的性格,被称为“扬州八怪”。他们是汪士慎、郑燮(xie)、黄慎、李鱓(shan)、李方膺(ying)、罗聘、高翔和金农。
关键词:李方膺 扬州八怪 罗聘 郑燮 汪士慎 特立独行 不拘一格 
清李方膺《百花呈瑞图》
《书法》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李方膺 
扬州八怪为什么“怪”?
《艺术品鉴》2023年第1期172-172,共1页
所谓“扬州八怪”,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在扬州卖画的一批“怪”画家。“怪”,主要指他们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的正统画家有所不同,也指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当时的习俗不大一样。“八怪”指哪几位画家?说法不一。事实上,“八怪”没有一...
关键词:扬州八怪 汪士慎 外地人 李方膺 绘画风格 流动性 本地人 
李方膺风竹形态研究
《美术文献》2023年第1期50-52,共3页张梦伟 
李方膺善以阔笔写意作梅、兰、竹、菊、鸟、鱼、虫等,也绘有少许人物画。他最为擅长的当属画梅和竹,其中的风竹画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李方膺的风竹在固有的“个”“介”字形态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笔墨语言加以发展,大胆将直笔、秃笔运用...
关键词:李方膺 墨竹画 抗争精神 
扎根古镇的“青年文明号” 南通市通州区法院兴仁法庭工作纪实
《人民司法》2022年第36期60-64,共5页李慧(文/图) 王禹(文/图) 
长江之尾海之端,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江海明珠——江苏南通。沿着南通江海大道高架向东10多公里,就来到千年古镇兴仁。这里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古人誉之为新兴福祥之地,不仅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憧子戏、闻名遐迩的兴仁庙会等民俗文化,还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海 千年古镇 青年文明号 李方膺 江苏南通 南通市通州区 民俗文化 
雅俗同赏存深意
《半月选读》2022年第22期40-41,共2页于良子 
在不同时代中,中国的茶文化亦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历朝历代也不乏以茶事作为绘画主题的画家。宋代杜耒(lěi)有首名诗,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文人爱茶也爱梅。画家在描绘茶的时候,...
关键词:李方膺 茶文化内涵 扬州八怪 时代精神 汪士慎 吴昌硕 寒夜 雅俗 
《潇湘风竹图》散议
《半月选读》2022年第20期43-44,共2页王汉 
写李方膺《潇湘风竹图》,肇始于其画中题诗“画史从来不画风”与事实的矛盾。画史中真的从来不画风吗?我们又如何看待李方膺对此的陈述?李方膺及其《潇湘风竹图》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别署有木田、木子抑园等,清代乾隆时南通州人。后...
关键词:李方膺 清代乾隆 扬州八怪 风竹图 画史 潇湘 如何看待 抑园 
关于梅兰竹菊的诗句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2年第9期76-76,共1页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李方膺《题画梅》●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
关键词:《卜算子·咏梅》 李方膺 梅兰竹菊 杨万里 挥毫落纸 花枝俏 夏夜追凉 陶渊明 
李方膺绘画图式中的“三绝”
《艺海》2021年第9期20-22,共3页胡春涛 
2021年南通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李方膺绘画图式个性化研究”2021BNT020阶段性成果。
李方膺是清代扬州八怪成员之一,以丑梅、风竹、倒兰"三绝"著称于中国绘画史,发展了大写意花鸟的文人画意象表现图式。幼年在南通崇川福地儒学熏陶下扎下绘画根基。坎坷的官场经历、广泛的交友游历与耿直的性格等使其"逆向思维"的艺术观...
关键词:李方膺 三绝 绘画图式 南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