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学研究

作品数:53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徐道彬李江辉任新孙邦金魏立帅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学习与探索》《池州学院学报》《文史哲》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戴震礼学研究的进路与哲思
《清史论丛》2024年第2期42-56,共15页苏正道 
礼学研究贯穿于戴震的学术人生,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色,体现着“由词通道”的学术思想。《考工记图》是“戴学”的出场作,此书先图后注,是对皖派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其早期的短篇礼学考证集中于名物制度,旨趣闳深约美,矢志成书而未成...
关键词:《考工记图》 礼学 “由词通道” 以礼代理 
清儒礼学研究中的“礼意”追求被引量:2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林存阳 罗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教思想史(20&ZD03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研究(22JD034)。
在礼学的发展过程中,“礼意”受到治礼者的重视。“礼意”源自“礼义”,可看作是对“礼”的义理或意蕴的诠释。作为记载礼学内容的“礼文”经层累的构建而愈密,“礼意”经层累的构建而愈精。历代的礼学研究均注重寻求“礼意”,也关注到...
关键词:清儒 礼学 礼意 礼义 通经明道 以礼经世 
唯物史观与中国古礼研究——20世纪礼学研究方法论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66-82,181,共18页杨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通史研究”(项目编号:18ZDA021)。
作为20世纪史学主潮,历史唯物论者对中国传统礼制具有独特认识。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以来,礼制信息备受重视,在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等早期历史唯物论著作中多有所见。历史唯物论者认为礼的本质是阶级性,猛烈抨击礼...
关键词:唯物史观 礼学研究 古史分期 郭沫若 杨宽 
孔子的礼学研究
《儒学与文明》2016年第1期81-96,共16页李怡颖 
在孔子的理论体系中,有关'礼'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孔子根据时代要求对前人关于礼的思想,特别是周礼进行必要的扬弃,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礼学思想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礼学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礼的内容、礼的精神、礼的功...
关键词:孔子 礼学 内容与精神 功能与发展 
当前的礼学研究与未来预期被引量:1
《中国哲学年鉴》2015年第1期91-99,共9页吴飞 
目前中国学术界的礼学研究既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恢复期,又处在不知何去何从的摸索期和混乱期。近年来,经学研究逐渐得到各领域学者的重视,而礼学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其中的一个焦点,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在现代中国学术界,虽然经学一...
关键词:礼学研究 中国学术界 古典文献研究 经学研究 恢复期 
论戴震礼学研究的特色与影响被引量: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00-108,共9页徐道彬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X04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50016)
"理"与"礼"是清代学术史上理学与考据学思想争议的两个重要概念。作为乾嘉学术的代表人物,戴震的礼学研究与理学批判,继承姚际恒和江永的治学路径,确立"理存于礼"的思想体系,启导凌廷堪"以礼代理"学说的建立,因而具有突出的时代特色和...
关键词:戴震 江永 凌廷堪 礼学 理学 徽州 徽学 
船山礼学研究的新视野——评《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船山学刊》2014年第3期148-148,共1页吕锡琛 
力祥博士长期从事船山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延续博士论文的研究,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2014年3月版),是陈力祥博士新近思考船山思想、与船山神交的一部力作。...
关键词:社会理想 王船山 礼学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和谐 国家社科基金 博士论文 船山学研究 
清中期的礼学研究与荀学复兴——以汪中与凌廷堪的相关思想为中心被引量:1
《哲学研究》2014年第6期52-56,共5页毛国民 
清中期,礼学开始复兴,研礼、崇礼蔚然成风。几乎同时,清儒们也广泛关注苟子,涌动着一股苟学复兴的思潮。这两股思潮是偶然的机缘巧合,还是有内在理路上的某种契合呢?对此,本文将以汪中与凌廷堪之礼学和荀学研究为中心,考察清人...
关键词:礼学研究 凌廷堪 中期 汪中 内在理路 影响力 思潮 苟子 
源情饰义:《韩非子》礼学研究
《郑州师范教育》2014年第2期41-47,共7页陈冬 
《韩非子》虽主张君主倚法、持术、处势,参伍名实以行赏刑二柄而治国畜臣,但并不完全排斥礼。其对礼的认同,沿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各思想学派对"礼"的认识,并产生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肯定"礼"源情而制的特质;站在尊君...
关键词:《韩非子》 礼学 人情 名分 
礼之于性——以《荀子礼学研究》立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60-63,共4页余建军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SK2013A014)
荀子的礼学思想是荀学的核心,而荀子的礼学体系则是在礼性关系的基石上构架起来的。从"礼性之关系"、"礼性相分对立之根源"和"礼用之于性"三方面,探究了礼性关系。在荀子那里,礼性关系之所以呈现这种状貌,从思想根源上考究,无疑与荀子...
关键词:  性恶论 相分对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