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

作品数:2753被引量:127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波雷戈路文彬陈晋欧阳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总体性视野与历史感生成——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听会札记
《南方文坛》2025年第1期78-79,共2页萨支山 
这次会是个务虚会,就像会议的主题“挑战与未来”,都不是能轻易落实的话题,所以不要求提交会议论文。这对于越来越正规化的学术会议来说似乎很少见了。不过会议的初衷就是提供青年学者一个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尽管现在网络发达,随时可...
关键词:青年学者 会议论文 历史感 线上交流 学术会议 创新研讨会 务虚会 总体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感”培养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18-123,共6页王胜军 张立芹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一般项目(2023sxzz088);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23AH05213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23AH0521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历史感”的培养,既能助力学生达到对于过去本真的切身体验,深化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又可以转变课堂功能,实现“纲要”教学由“知识灌输”到“在场体验”的转换;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历史感 切身性体验 
《明朗的天——解放区木刻美术日记》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4年第12期F0004-F0004,共1页
《明朗的天——解放区木刻美术日记》精选1938年至1949年间创作的近百幅解放区木刻作品,汇聚古元、邵宇等名家经典作品,真实记录了解放区人民生活、战斗场景及军民团结画面。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沉的历史感,让人们仿佛置身烽...
关键词:军民团结 历史感 解放区木刻 美术日记 真实记录 幸福生活 明朗 名家经典 
革命精神,伴我前行
《作文(2-4年级适用)》2024年第11期4-4,共1页倪梓惟 王萍(指导) 
那天,阳光晴好,我作为红领巾寻访小队的一员,和伙伴们一起走进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很特别,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气息。蓝白相间的“N4A”(英语New 4th Army的缩写,全称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臂章图案镶嵌在主...
关键词:建筑风格 蓝白相间 历史感 纪念馆 红领巾 文化气息 
问题好多,都要“冲破天际”了?
《学与玩》2024年第11期32-33,共2页
把问题丢给我,我找“大咖”帮你解答。我问:在景区游玩的时候,如果看到一座塔或者一座比较有历史感的建筑,我怎么能够迅速判断出它是什么年代建造的呢?有什么小窍门吗?大咖答:最简单有效的窍门,就是看这个建筑的说明牌:高价值的古代建...
关键词: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感 说明牌 建构筑物 小窍门 权威性 
雪堰丹青——尼玛泽仁的绘画艺术
《中华书画家》2024年第9期82-87,共6页沈秀峰 
是谁日夜仰望蓝天,是谁留下远古的呼唤?当世界各地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打量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去探寻藏民族博大的文化传统、顽强向上的精神世界时,无不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尼玛泽仁,十世班禅亲赐画师,用画笔描绘雪域高原,讴歌藏民...
关键词:尼玛泽仁 雪域高原 历史感 绘画艺术 民族 
“非遗”传承视角下的陶瓷酒器及酒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路径研究
《中国酒》2024年第8期84-86,共3页焦萍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2020SJB0377):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研究。
从“非遗”传承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陶瓷酒器及其蕴含的酒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路径。通过挖掘陶瓷酒器和酒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 民族认同感 结合路径 文化记忆 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工艺品 历史感 
浅析剪纸非遗价值
《商业文化》2024年第21期100-106,共7页陈林 
剪纸的文化传承价值,是在继承先进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陈出新,不断使剪纸非遗得到继承,还能继续得到发展和丰富。依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场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承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知识和技能 历史感 
“这个桃子甜得不一样”——青山区新沟桥街道蒋家墩社区党委书写治理新篇章
《武汉宣传》2024年第14期62-63,共2页徐家松 刘丽娜 
蒋家墩是青山区最具历史感的地名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山人去汉口,都会到蒋家墩码头乘轮渡到粤汉码头。如今,蒋家墩一带立起一幢幢高楼,临江的小区居民推窗可见美丽的青山江滩。
关键词:八九十年代 青山区 历史感 小区居民 新篇章 
流动性、世界性与“南方精神”的再发现——“新南方写作”的文化地理意义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金彤 白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人文学社团、期刊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23&ZD287);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世纪乡村振兴题材小说研究”(JJKH20241232SK)研究成果。
近年来关于“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的讨论,成为学界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研究者以“新”为一种文学现象赋名,既是源于对新出现的地方性写作特色的敏锐发现,也内蕴着从地方性路径出发,重新勾勒中国文学版图,以寻求对文化模...
关键词:历史感 思维惯性 东北文学 内在特征 流动性 地理 世界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