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作品数:7886被引量:2876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叶冬青高希中毕宝魁李天星常智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历史地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四库全书总目》历史人物的官学评价与思想史意义——以扬雄“剧秦美新”为中心
《浙江学刊》2025年第2期201-212,共12页何宗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提要考辨与学术批评还原研究”(17AZW012)阶段性成果。
作为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数千年思想史、学术史的集大成巨著,且因其清代官学著作的性质,以及乾隆帝王意志的直接介入,《四库全书总目》对历史人物的大是大非尤为重视。《四库全书总目》的思想和学术评价,通常与它的人物论相关切或者说基于...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历史人物评价 扬雄 剧秦美新 理学重塑 官学制约 
古蜀时期中原来蜀交汇人物献疑(下)
《文史杂志》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吕卫梅 
按照王朝“正统”观的说法,不仅是中原地区的夏商周秦,就是古代的巴与蜀,执政者都是黄帝这个家族的后人。所以,在先秦古蜀时期,就有许多中原学者,例如彭祖、老子、苌弘、商瞿、开明、尸佼等学者,因为各种原因而来蜀地进行指导。如果真...
关键词:古蜀时期 王朝“正统”观 来蜀交汇 历史人物 
冷战为什么会终结:西方学界的四种解读路径与争论
《史学月刊》2024年第8期102-116,共15页夏亚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945—2001)”(21&ZD24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暨南宁静致远工程之暨南领航项目)“二战后美国海外海军基地调整变化及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研究”(23JNLH1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美国与菲律宾军事基地谈判研究(1953-1960)”(23BSS039)。
历经40多年的东西方冷战为什么在1991年终结,西方学者对此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关于冷战终结的原因,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叙事路径:关注物质因素的作用,主要考察苏联力量的衰退、世界科技进步对这一历史进程的影...
关键词:冷战终结 物质因素 思想观念 历史人物 另类全球化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历史人物评价理论新探——以史可法的历史地位争鸣为中心
《荆楚学刊》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刘桂娟 吴航 
2022年度安徽省新时代育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生教育)省级研究生线下示范课程“明史史料学”(2022xxsfkc028);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号:YJSJJ24-A11)。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间,晚明历史人物受到学界较多关注。鉴于研究者对史论关系的把握、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法的运用存在着差异,于史可法是否为民族英雄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纵观这场争鸣,...
关键词:“十七年史学” 历史人物 史可法 评价 理论 
“纪善不纪恶”传统下的清代四川通志女性历史人物书写——以前蜀花蕊夫人为例
《中国地方志》2024年第4期44-57,M0004,共15页成荫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则天研究中心2022年度重点项目“清代四川方志书写前后蜀花蕊夫人研究”(项目编号:SCWZT-2022-05)阶段性成果
方志编纂的“纪善不纪恶”传统,是指在书写风俗、历史人物、社会现象、重大事件等内容时往往会屏蔽掉负面信息,只保留符合纲常伦理和满足地方利益的部分。在这一传统影响下,历史人物前蜀花蕊夫人被选取作为两部清代《四川通志》的书写对...
关键词:纪善不纪恶 清代 四川通志 女性历史人物 书写 
古蜀时期中原来蜀交汇人物献疑(上)
《文史杂志》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吕卫梅 
按照王朝“正统”观的说法,不仅是中原地区的夏商周秦,就是古代的巴与蜀,执政者都是黄帝这个家族的后人。所以,在先秦古蜀时期,就有许多中原学者,例如彭祖、老子、苌弘、商瞿、开明、尸佼等学者,因为各种原因而来蜀地进行指导。如果真...
关键词:古蜀时期 王朝“正统”观 来蜀交汇 历史人物 
汉画像石上历史人物图的造型及功用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12期13-16,共4页徐仰俊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民间匠师在石面上绘画,通过不同的雕刻技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和神话故事,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和精神信仰,画像内容十分丰富,画面形象生动。文章以汉画像石上的历史人物图...
关键词:汉画像石 历史人物图 功用 
历史人物的去魅与重构——以博斯沃思的亚历山大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史学理论研究》2024年第1期114-126,159,160,共15页崔丽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塞琉古帝国经济与社会研究”(项目编号:23BSS003)的阶段性成果。
人物研究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和立场不同,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研究,往往会经历一个“构建-去魅-重构”的过程,博斯沃思的亚历山大研究就是历史人物研究中去魅与重构的典型样例。他对“英雄传统”下被...
关键词:历史人物研究 去魅 重构 博斯沃思 亚历山大 
唐前姜尚形象接受传播考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王渭清 赵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古书系统中诸夏族群传说与文化记忆(项目编号:20BZW079)。
姜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在历代接受中不断被解读重构,形成了多维立体的形象内涵。历史的姜尚在不同时代的多个面向,折射了文人心态的时代特征;文学的姜尚在士不遇、隐逸和神异化三种文本中折射出文学传播对人格价值的形塑作用;文化...
关键词:姜尚 历史人物 文学形象 文化传播符号 
浅论赵翼与吕思勉历史人物评价异同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胡鑫艳 
赵翼与吕思勉的历史人物评价有同有异。相同的是,二者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都非常重视史料、善于运用对比、追求真实客观。不同之处在于二者评价历史人物的角度、判断标准、史料分析的深浅程度。在方法上,赵翼多以历史人物可看到的行为举措...
关键词:赵翼 吕思勉 历史人物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