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

作品数:2224被引量:2447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清平朱富强邓春玲扈中平陈孝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学术月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美学书写--关于翟崇光、姚新勇的“批判”之“批判”
《学术月刊》2021年第6期195-204,共10页潘知常 
翟崇光、姚新勇先生意在讨论"信仰转向"问题,但是却没有坚持"实事求是"与"知人论世"的学术准则,而是以臆测的论点为主,作为支撑的论据也大多只是捕风捉影,全文仅"硬伤"就有十处之多。因此所谓的"批判"也就无法令人信服。学术争鸣无疑应...
关键词:批判 基督教神学转向 信仰转向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利他—利己一致性经济人假说的理论基础与最新拓展被引量:4
《学术月刊》2012年第11期78-80,81-87,共10页陈惠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幸福指标体系构建研究”(12BJY008)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人假说是经济学分析人类行为的起点。迄今为止,关于经济人假说的理论分歧仍然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的理论分歧点。主要包括:(1)经济人的利己性究竟是"物质利己"还是"意识利己";(2)经济人的利己内涵究竟应局限于"工具价值",还...
关键词:经济人 利他-利己内在一致性 理论假说 最新拓展 
纯粹利己主义反思与经济学方法论的二重性被引量:3
《学术月刊》2006年第8期81-85,共5页董志强 
对纯粹利己主义假设的批评在经济学中早有传统,但系统地拒绝纯粹利己主义的证据来自近年来的实验经济研究。另一方面,纯粹利己主义的悖论表明,对人类行为动机的考察应该将道德、规范乃至利他纳入考虑,但这种考虑又会动摇经济学的利己假...
关键词:利己主义 经济学方法论 道德 实验经济 
论经济学的道德中性与经济学家的道德关怀——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和"斯密悖论"被引量:14
《学术月刊》2004年第11期39-45,共7页王曙光 
亚当·斯密一生中写过两部重要著作,一是《国富论》,二是《道德情操论》,前者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后者成为道德哲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而前书中利己主义的人性假设和后书中人类同情心的人性假设历来被视为斯密经济哲学和道德哲学...
关键词:经济学 道德中性 道德关怀 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斯密悖论” 价值判断 同情心 利己主义 社会赞同 
严复与道德重建被引量:1
《学术月刊》1998年第9期47-51,共5页汪海萍 
严复是中国近代积极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针对当时“智卑德漓”的社会现状,他大力倡导“新民德”,要求道德重建;倡导个人自由意志和独立自由人格;倡导功利主义;在当时具有引导潮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严复 道德重建 新民德 合理利己主义 开明自营 道德起源 功利主义 自由人格 义利之辩 自由意志 
“劳动利己心”浅议
《学术月刊》1989年第2期35-36,48,共3页罗若山 
正确分析和对待当前实存的劳动利己心,研究和探索使之转化为符合社会主义公德的思想和行为指向的有效途径,是有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理论工作。过去的几年,对物质利益原则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原...
关键词:利己心 社会劳动 劳动者 物质利益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劳动 劳动态度 自身利益 个人利益 劳动活动 
普列汉诺夫论道德与利益
《学术月刊》1984年第11期23-28,共6页高力克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第一次把唯物史观运用于道德哲学领域,深刻而具体地阐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的,则推普列汉诺夫。然而普列汉诺夫理论遗产的独到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本文拟对他的道德与利益问题的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普列汉诺夫 道德精神 利他主义 社会利益 利己主义 个人利益 公共利益 自我牺牲 马克思主义 利益问题 
评费尔巴哈的幸福观
《学术月刊》1979年第7期77-81,共5页陈京璇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登上了德国哲学舞台。费尔巴哈同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批判了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的伦理学说,号召人们从宗教和思辨哲学的虚幻的精神境界返回到...
关键词:费尔巴哈 个人幸福 利己主义 资产阶级 幸福观 十九世纪 禁欲主义 思辨哲学 共产主义 唯物主义者 
《早春二月》反映了什么矛盾冲突
《学术月刊》1965年第1期29-34,共6页洪彬 
在阶级社会里,人是阶级的人,人与人的冲突,都反映着阶级的冲突。而且,“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在反映阶级社会里的矛盾冲突时,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
关键词:人道主义 利己主义 影片 人民群众 革命斗争 矛盾冲突 革命运动 社会主义 人与人 陶岚 
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伦理学史上的幸福观被引量:1
《学术月刊》1964年第1期49-57,共9页刘放桐 
幸福观问题,是伦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对于生活的评价,对生活的欲望、要求以及对生活所采取的态度各不相同,这就是他们的幸福观的反映。它与各个阶级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密切相关的。在剥削阶级占统治...
关键词:幸福观 利己主义 西方伦理学史 奴隶主 马克思主义 苏格拉底 物质生活 思想家 个人利益 享乐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