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格

作品数:128被引量:12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顾红亮张继国李金和王向清李雁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湖北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愉悦即教养:对审美教育原理的探究被引量:3
《文艺研究》2024年第9期5-16,共12页刘旭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批准号:20ZD28)成果。
审美是审美教育的根本特征,而审美的根本特征在于由感性感知获得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或自由愉悦,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追寻自由愉悦而展开的教育活动,其核心原理是“愉悦即教养”,所有审美教育行为都必须遵循这一原理。由审美而来的愉悦的...
关键词:非功利性 精神愉悦 自由组合 审美教育 自由人格 教养 高尚人格 自由愉悦 
黑格尔的中国形象论——十九世纪德国之中国形象由“热”转“冷”再探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1期79-81,共3页刘耘华 
本文尝试以精神概念为出发点和基本线索来阐发黑格尔之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形象的具体内涵。一、没有个体的“自由人格”,“中国人”沉陷于“理念的空洞黑夜”如果把对于普遍“理念”的“意识”比作太阳的话,那么,黑格尔承认它首先是从东方...
关键词:中国思想文化 自由人格 十九世纪 精神概念 基本线索 黑格尔 具体内涵 形象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实现前提探析
《社会科学前沿》2022年第6期2334-2338,共5页曹莉莉 
冯契先生通过对中国哲学史的批判,提出了不同于以往圣人所倡导的只有少数人所能达到的理想人格,即“平民化自由人格”,目的是培养大多数人能够实现的理想人格。冯契先生提出“平民化自由人格”实现的前提是对异化的克服和正确世界观、...
关键词:平民化 自由人格 前提 
“双减”之后,应双增学生学习自觉性
《湖北招生考试》2022年第2期1-1,共1页肖龙海 
“教是为了不教”。“双减”之后,应双增学生课内外、校内外学习自觉性,培养具有独立精神、自由人格的新时代自觉学习者。20世纪中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教育思想 学习自觉性 独立精神 学习品质 自由人格 不需要教 20世纪中叶 
自主创造生态环保教育课程——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环境教育》2021年第6期87-87,共1页莫峻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体化的公立委托管理学校,是一所为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教育国际化、现代化办学模式的改革实验学校。学校秉承"明德正心,自由人格"的校训,以"建设自由开放的未来学校,培养引领时代的创新人才"为使命,以...
关键词:实验学校 教育综合改革 现代公民意识 教育国际化 生态文明教育 一所 委托管理 自由人格 
传统的回归——论魏晋玄学审美思想对大学公共艺术类课程改革的启发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4期167-168,共2页闫志远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20ZT05),项目名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与河南贯彻实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战略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和 "魂",利用魏晋玄学的审美思想来反思大学公共艺术类课程改革的问题,提出激发学生个性的觉醒与个体情感的弘扬,培养学生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帮助学生完成和谐体...
关键词:公共艺术 课程改革 自由人格 和谐体系 
信息技术时代教育空间的隐私风险和控制被引量:1
《上海教育科研》2020年第8期1-1,共1页严从根 
只有切实尊重教育空间的隐私诉求,教师才不会担心个人在教育空间的言行被公之于众;才不会刻意迎合外在规范要求,循规蹈矩地实施教育;才能尽情展现自己的教育个性和才华,充分释放自己的教育智慧。也只有切实尊重教育空间的隐私诉求,学生...
关键词:教育智慧 尊重教育 信息技术时代 学生会 隐私风险 自由人格 教育个性 独特个性 
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伦理话语创新——以冯契“德性自证”命题为中心
《文化发展论丛》2019年第1期29-35,共7页付长珍 
我们正处于东西文化激荡会通、趋于合流的时代,中国哲学的各流派都将在世界性百家争鸣中接受考验。冯契的“智慧说”是在哲学层面解决“古今中西之争”的创造性成果,具有世界哲学的意义。德性自证是走向真善美统一的自由之境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世界性百家争鸣 冯契 德性自证 自由人格 
生活中的生命: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被引量:7
《中国德育》2019年第24期23-29,共7页王平 朱小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青少年价值观学习的情感基础研究”(CEA160202)研究成果
在陶行知看来,只有重视人的生命,把人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追求自由世界和自由人格的目标才有希望,中国的教育才有出路。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和社会实践经历极其丰富,对近代中国教育实践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
关键词: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 人的生命 自由人格 实践经历 生命教育思想 近代中国教育 追求自由 
劳动精神:劳动教育实现的核心路径被引量:5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42-45,共4页潘二亮 
劳动教育的本质是"感性意识"的养成,而"感性意识"又脱胎于感性劳动。劳动教育不是关于如何劳动的教育,而是关于感性意识的劳动生成的教育。感性意识之养成恰是劳动精神之确立,劳动精神之确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人的自由人格实现...
关键词:劳动教育 感性意识 劳动精神 自由人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