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科

作品数:260被引量:30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莫伟民刘开会高礼杰姚满林汪堂家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作的共同体:阿伦特到阿甘本的行动论批判
《甘肃理论学刊》2023年第3期64-71,共8页陈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德勒兹与法国当代文论研究”(22BZWB030)的阶段性成果。
亚里士多德的行动理论建构了指导人类政治生活的普遍伦理规定。这一古典范式影响至今,并经过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诠释,成为思考现代性和共同体问题的关键入口。然而当下的政治行动是否要照搬亚里士多德,学界对此仍留有争论。阿伦特曾提出,...
关键词:行动 阿伦特 阿甘本 利科 辩证法 共同体 
从文本客观意义到根据希望的想象力——布尔特曼与利科解释学关系探析
《世界哲学》2023年第1期84-90,共7页姜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布尔特曼与哲学解释学的发展:从海德格尔到利科”(项目编号:18FZX003的阶段性成果)。
利科认为德国传统的哲学解释学走了一条短途。他由此对布尔特曼“解神话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考察,并尝试引入文本客观意义来补充解释学短途。但解释学短途仅仅短在文本吗?实际上,利科的意图在于建立一门针对主体的反思批判解释学,...
关键词:解释学短途 文本客观意义 怀疑解释学 想象力 希望 
源初时间是否足够本源——德里达与利科对源初时间批判的比较
《哲学动态》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黄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记忆现象学:认识论、存在论与伦理政治研究”(编号19FZXB043)的阶段性成果。
德里达和利科分别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源初时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哲学立场。比较这两种批判思路,能使解构哲学和解释学展开对话,从而激发进一步的哲学思考。德里达认为源初时间还不够本源,在源初时间之先...
关键词:源初时间 解构 解释学 记忆 叙事 
安杰利科《圣母领报》中的观念与物质
《艺术设计研究》2022年第6期113-117,共5页杨道圣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8ZD20)的阶段性成果。
安杰利科是15世纪的著名画家,也是学识和修养很高的修士。他的多幅《圣母领报》把“道成肉身”的观念充分表现于作品之中,并根据空间和观者作了不同表达。他第一次将“堕落”的场景和充满象征意义的“封闭的花园”的意象与“圣母领报”...
关键词:安杰利科 《圣母领报》 神学 物质 “封闭的花园” 阿拉斯 
主体与人称:利科新主体理论研究被引量:2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6-25,共10页莫伟民 贾其臻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9世纪法国哲学研究”(项目号:14AZX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笛卡尔在“第二沉思”中确立了第一人称单数我思自我的主体地位,开启了近现代西方哲学探讨主体与人称关系问题的序幕。保罗·利科的《作为他者的自身》以语言哲学研究为开篇,包含了语用学和语义学两条进路,人称问题则始终贯穿于整个研...
关键词:利科 主体 人称 自身 他者 语用学 语义学 新主体理论 
“伦理转向”的张力:列维纳斯与利科之争再审视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4期22-33,共12页刘欣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21&ZD264)。
列维纳斯与利科在法国理论的“伦理转向”中角色迥异,两者的异同使“伦理转向”的细部充满张力:利科通过列维纳斯走向对死的内在学习,死亡在他看来是不可认知的事件,不存在海德格尔所谓的“筹划”或“先见”,也不会有“能动”或“自由”...
关键词:列维纳斯 利科 伦理转向 非对称性 相互性 
回到叙述本身:保罗·利科的“事件解释学”被引量:2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99-107,共9页刘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保罗·利科诗学的‘事件’概念研究”(项目编号:19FZWB068)。
“事件”概念在保罗·利科的使用中不再囿于话语层面,作为文学对象的“事件”被利科纳入其“事件解释学”的路径中。通过回溯叙述作为话语事件的发生状况,区分叙述话语的层级,以及反思叙述事件的意义生成机制,利科将叙事视为一种有内在...
关键词:利科 事件 解释学 叙述学 
事件、话语与艺术——重审利奥塔、利科之争被引量:1
《浙江学刊》2021年第4期193-200,共8页刘欣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保罗·利科诗学的‘事件’概念研究”(19FZWB068)阶段性成果
利奥塔与利科各自启用"事件"概念思考话语和艺术问题。如果说利奥塔在语言游戏、短语连接以及现实历史事件的扭结处发现的"异识"是哲学的终极任务,利科则在事件带来的"分歧"中看到政治步入良性循环的可能;利奥塔"事件"的颠覆性让我们获...
关键词:利奥塔 利科 事件 异识 独异性 
信任与怀疑辩证法导向的证实——保罗·利科“证实”概念的知识考古学探究
《国外文学》2021年第1期1-9,156,共10页骆谋贝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历险小说与民族身份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4BWW070);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毛姆异域作品中异域文化形象的生产研究”(项目编号:18YBQ027)的阶段性成果
利科后期作品中的"证实"概念源于他早期对于直接、自明的主体思想的批评。他追溯了胡塞尔现象学由于对"自然态度"的悬置,对绝然的明见性与相即的明见性的区分,以及"生活世界"的提出,而造成我思主体的去中心化。因为直接的自我理解无法实...
关键词:利科 信任 怀疑 证实 
行动、叙事与认同:从阿伦特到利科被引量:4
《哲学分析》2021年第1期126-137,198,共13页陈高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专项“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VXK001)。
认同是人生在世的基本处境,涉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其本质而言,它关涉到自我,是对“我是谁”的追问,因而是一个古老且持久的哲学问题。与此同时,人作为一种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历史性的存在者,对“我是谁”加以追问的认同,内在地有一个...
关键词:阿伦特 行动 叙事 认同 利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