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文化

作品数:1182被引量:2028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文勇傅才武方明李侠柳洲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文化纠结中的深入与迷茫——论韩少功的创作精神及其文学意义被引量:7
《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111-115,共5页贺仲明 
韩少功的创作精神是乡村文化与现代理性复杂交织的结果。两种文化的纠结冲突,构成了韩少功文学世界的内在紧张,也导致了其创作历程中显著的阶段性变异。这一文化精神的形成,与韩少功的知青经历、生活环境和气质个性都有密切的关系。文...
关键词:乡村文化 创作精神 韩少功 文学意义 现代理性 两种文化 文学世界 创作历程 
毛泽东与列宁文艺思想比较研究被引量:9
《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5-13,共9页季水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 20 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BZW005
毛泽东与列宁的文艺思想具有相似的理论图景,其理论命题是基本相同的,都由反映论的文艺本质论、阶级性的文艺属性论、工具化的文艺作用论、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论、"两种文化"的文艺遗产论所构成。毛泽东重点接受列宁的文艺思想,是历史条...
关键词:毛泽东文艺思想 思想比较研究 列宁 “两种文化” 遗产继承 历史条件 本质论 反映论 
回到生活:关于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问题的反思被引量:43
《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83-90,共8页何明 洪颖 
从研究对象之被确定的“生成”维度来看,艺术人类学研究实践中的对象应是“两种文化‘相遇’后认定为艺术的文化事象”,其呈现为日常生活化的、仪式中的、为展演的三种存在样态。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取向与研究立场在于将在一定社会/群体...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 日常生活化 学科对象 人类学研究 文化事象 文化语境 艺术活动 方法论原则 “生成” 两种文化 
交流:对文学批评本体论的思考被引量:1
《文学评论》1988年第5期85-91,共7页潘凯雄 贺绍俊 
所谓本体论,本是哲学上的一个术语,意指哲学中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性的问题的部分;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对本体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特别是二十世纪以后,本体论和本体论思想受到高度重视。
关键词:文学批评 本体论 文化活动 批评家 文学作品 批评实践 精神财富 两种文化 艺术活动 精神活动 
现代孔乙己与批判精神——评王蒙《活动变人形》被引量:10
《文学评论》1988年第2期67-73,共7页宋耀良 
这是鲁迅所描述过的世界。却没有因受到鲁迅的抨击,而改变其触目惊心、噬人心魂的可怖情状。相反,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如此的精神地狱中,承受着更加痛苦的灵魂煎熬。于是,王蒙塑造了倪吾诚——一个现代孔乙己的形象。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关键词:批判精神 倪吾诚 孔乙己 中国知识分子 王蒙 鲁迅 人形 现代 生命力 两种文化 
不能抛弃民族诗歌的艺术传统
《文学评论》1983年第6期17-19,共3页陶文鹏 
徐敬亚同志为了宣扬现代派诗歌,于是就以“反古典艺术传统的面目出现”。他把古典诗词一概看作“封建政治、道德和小生产经济”的产物,把民歌也笼统说成是“以封建田园牧歌为特征”的东西。这种观点,违背了列宁把每一种民族文化都区分...
关键词:古典诗词 艺术传统 民族诗歌 现代派诗歌 民歌 古典诗歌 艺术形式 两种文化 民族文化 民主主义 
《美学论丛》第四辑
《文学评论》1982年第2期79-79,共1页王仲 
本辑共收论文八篇。关于戏剧理论遗产的三篇:《狄德罗的戏剧观》(王春元);《李渔论戏剧结构》、《李渔论戏剧语言》(杜书瀛)。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阐述的文章两篇:“列宁论两种文化及有关文学理论问题”(钱中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理论问题 两种文化 社会主义文艺 戏剧理论 戏剧语言 美学研究 戏剧结构 钱中文 李渔 
《白族文学史》(初稿)
《文学评论》1960年第6期118-122,共5页云文 
白族的同志说;《白族文学史》(初稿,以下同)的出版,是白族人民的喜事,是党和毛主席对少数民族无微不至的关怀的又一具体表现。千百年来,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各兄弟民族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学,长期受到埋...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史 白族 文学作品 两种文化 汉族 具体表现 初稿 毛主席 社会主义新文化 大跃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