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诗歌

作品数:233被引量:22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绍玺董迎春涂鸿孙诗尧王宏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风物志、人情书与心灵史——关于近年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阅读印象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5年第1期146-151,共6页曾攀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阈中,近年少数民族诗歌创作所述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情感和信念的表达上呈现出诸多新的状貌,并经由风物志、人情书与心灵史等层面加以结构:将地方性与国家乃至世界相勾连,以期抵达更为阔大而深刻的境界;通过摹...
关键词:少数民族诗歌 风物志 人情书 心灵史 
“我看见了不必言说的部分”——2024年《民族文学》诗歌综述
《民族文学》2025年第1期203-208,共6页霍俊明 
说到《民族文学》2024年所刊发的少数民族诗歌以及诗歌创作的整体状况,我们自然会想到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诗歌奖的获奖诗人及其作品。少数民族诗人的96部诗集参评本届骏马奖--其中少数民族文字作品10部,参评诗人涉及2...
关键词:少数民族诗歌 《民族文学》 诗歌奖 少数民族文字 少数民族诗人 骏马奖 诗歌创作 诗歌文本 
特色·多元·融合:当代少数民族诗歌的家国情怀
《民族学刊》2024年第11期88-95,135,共9页李新道 曾明 
当代凉山彝族诗歌发展经历了特色建构时期、交互作用多元时期及融合集结时期三个阶段。从诗歌内涵表现来看,三个阶段的诗歌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并运用了比较典型的视角叙事: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凉山彝族诗歌以“自身”视角,在自...
关键词:当代凉山彝族诗歌 家国情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骏马奖”云南获奖诗歌的审美特征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24年第3期167-172,共6页姜子卓 
2023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诗歌中的生态美学研究”(课题编号:2023Y0919)的研究成果
在历届“骏马奖”获奖诗歌当中,云南作品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从宏观意义上反映出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整体风格和价值导向,凝聚了诗人们对于云南这片土地深沉而厚重的情感,呈现出静穆苍茫的地域风格、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以及和...
关键词:“骏马奖” 少数民族诗歌 新时期文学 诗歌审美 
“新民族诗”擎旗手易君左的楚囊之情
《文史春秋》2024年第8期49-54,共6页齐悦 
易君左(1898-1972)是近代文坛奇才,五四运动的组织策划人之一,参与或见证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五四时期,易君左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倡导新文化。随着民族意识觉醒和爱国主义情绪高涨,他从新青年逐步转变为进步青年,倡导以文救国,专注于新体...
关键词:新体诗 易君左 情绪高涨 民族诗歌 旧体诗 爱国运动 策划人 长短句 
《中国诗歌研究》稿约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307-308,共2页《中国诗歌研究》编辑部 
《中国诗歌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所创办的学术集刊。自创办以来,本集刊一贯坚持学术本位的宗旨,取得了一些进步,逐渐获得学界的认可。先是被收入中国知网的CNKI数字图书馆全文数据库,2008年又成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
关键词:少数民族诗歌 中西比较诗学 首都师范大学 诗词创作 学术本位 复印资料 文稿质量 现当代诗歌 
江水·市井·神启:张远伦诗歌的“三重奏”
《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蒋雨珊 蒋登科 
号张远伦诗歌的根系深扎于乡村,从郁水河、诸佛河、乌江到长江的“水系写作”,勾连出其流动于村寨与城市间的创作路径。诗人以日常即景与市井人情为底色,透过卑微内敛的“菜青虫”视角,既还原出生活本真的温度,也使其民族神话色彩与日...
关键词:张远伦 长江写作 市井写作 日常神性 少数民族诗歌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流变——以少数民族诗歌为中心考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魏蓓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少数民族诗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23SJYB2361);宿迁学院校级培育项目: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演进研究(2022XKYJ004)。
民族是具有政治共同体特征的概念与实体,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反殖民斗争中,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觉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大致体现为领土自觉、“民族—国家”及人类共同命运特征的三个流变阶段。这三个认同...
关键词: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认同 诗歌 
进入“公共”语境之后——论“80后”少数民族诗歌的艺术特性
《民族文学》2023年第12期193-200,共8页钟一鸣 李寅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80后”文学不仅意味着文学上的代际划分,还与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语境转换有关,尤其是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当下的文化逐次“裂变”①有关。“80后”诗人的成长正是随着多次的文化“裂变”发生...
关键词:少数民族诗歌 艺术特性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语境转换 文化语境 代际划分 80后 20世纪80年代 
首届川渝当代少数民族诗歌研讨会暨主题文学实践活动圆满举行
《中外诗歌研究》2023年第3期48-48,共1页
6月15日至16日,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星星》诗刊共同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阿坝州文联承办的首届川渝当代少数民族诗歌研讨会,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文学实践活动在阿坝州松潘县顺利举行。
关键词:少数民族诗歌 文学实践 《星星》 阿坝州 松潘县 中国诗学研究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