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野草》

作品数:217被引量:18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玉明王吉鹏张闳陆汉军孙玉石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鲁迅《野草》中记忆的不可靠性叙述
《贵州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赵小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人文学社团、期刊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23&ZD287)。
鲁迅《野草》中的个体记忆既是一个遗忘的过程,也是一个扩充、虚构的过程。借助于记忆的遗忘机制,鲁迅将一些创伤性经历悄悄排除到意识之外,以此化解创伤带来的生命痛苦和焦虑。借助于记忆的夸大与扩展,鲁迅剔除了故乡不具审美性的一些...
关键词:鲁迅 《野草》 记忆 不可靠叙述 
心理创伤的书写与精神家园的重建——鲁迅《野草》阅读札记
《鲁迅研究月刊》2025年第1期40-49,58,共11页王永兵 姚园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鲁迅小说创伤叙事研究”(21BZW124)阶段性成果。
受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启示,《野草》采用象征手法书写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创伤性体验,并借此表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与创伤。这其中既有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的揭示,也有对现代人的孤独与绝望意识的描绘,同时还有对人与...
关键词:《野草》 心理创伤 自我形象 精神家园 重建 
“一束朴实无华的‘野草’”——对孙玉石《<野草>研究》与鲁迅《野草》的联评
《绍兴鲁迅研究》2024年第1期196-211,共16页崔绍怀 
广东省新师范建设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实践项目“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文号:粤教高函[2023]29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校地联盟的高中语文“阅读说话课”的实践探索——以惠州学院与博罗中学的合作为例”(立项文号:粤教高函[2023]4号);广东省惠州市2023年度基础教育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3hzkt465)阶段性研究成果
1982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孙玉石的《<野草>研究》,主要包括《野草》的产生、《野草》的思想与艺术、《野草》与中国现代散文诗、《野草》研究五十年等十章内容,还有《<野草>修改蠡测》和《<野草>研究索引》两篇附录,以及一...
关键词:《野草》 孙玉石 思想与艺术 中国现代散文诗 野草 朴实无华 
文本重写与思想对话——郭灿金《重写“野草”》与鲁迅《野草》的文本对读
《南腔北调》2024年第8期64-70,共7页刘进才 
郭灿金的《重写“野草”》通过同题创作的方式展开与《野草》的对话,开辟了一条与鲁迅思想对话的独特路径。“重写野草”文本既是他释读鲁迅《野草》的收获,也是借助鲁迅的前文本所催生的自我思考的产物。这看似“机械”的重写背后隐含...
关键词:郭灿金 文本重写 《野草》 鲁迅 
梦境、死亡、爱情:鲁迅《野草》的驳杂性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杜宇 
《野草》作为鲁迅自剖性的文本,承载鲁迅的主体危机感。在《野草》中,鲁迅通过梦境这一情感能量场,凝视和反思矛盾的、多维度的自我,而梦中“梦者——观客”的身份转变,使鲁迅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并增加主体“分裂”的可能。鲁迅接...
关键词:鲁迅 《野草》 梦境 死亡 爱情 
从“供给侧”看周庆荣散文诗观对中国诗学的当代贡献——《格物、及物、化物及其他》文本评析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李萨 李惊涛 
说起来匪夷所思,当代文坛有个现象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由于某种体裁被人为小觑,以致钟爱这一艺术形式的作者不得不一边写作,一边为之辩护,这便是诗歌的亚类——散文诗。散文诗究竟是散文还是诗?如果是诗,为什么要以“散文”作为定语,并且...
关键词:中国诗学 散文诗 鲁迅《野草》 供给侧 文学视域 分行排列 执拗 边缘化 
论鲁迅《野草》的语言艺术及文学价值
《艺术科技》2023年第15期73-75,共3页于萌萌 
鲁迅先生的作品蕴含哲思,能够给人以启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采用了许多新奇的意象表达象征意义,揭露社会现实,还充分融入了关于人生、社会、生死的哲学思想,品读《野草》可以感受到鲁迅深邃的思想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分析鲁迅《野草》...
关键词:鲁迅 《野草》 意象 生死 语言艺术 文学价值 
论鲁迅《野草》的音乐性
《今古文创》2023年第17期7-10,共4页郑兰淇 
《野草》具备音乐性,从基本幻象可见其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两者的时间存在均为本源性时间,并呈现整一性;二是都善于运用和声与重复传达情感主题;三是都必须在空间中流动,并以寂静为最终存在方式,指向...
关键词:鲁迅 《野草》 音乐性 基本幻象 
梦境与色彩的双重奏鸣曲——从视觉心理重读鲁迅《野草》
《今古文创》2023年第2期7-9,共3页刘怀远 张梦圆 
鲁迅常用梦的渠道进行心理潜意识的表达,《野草》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著作。从视觉心理的角度看,梦境和色彩是组成视觉意象的重要部分。在《秋夜》到《一觉》这场长梦中,一方面,梦作为载体,承载了色彩的视觉构造效果;另一方面,色彩又...
关键词:鲁迅 《野草》 视觉心理 梦境 色彩 
中学生阅读鲁迅《野草》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绍兴鲁迅研究》2022年第1期299-309,共11页崔绍怀 曾小玲 
惠州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五个一”工程:高中语文“阅读说话课”的博罗实践),文件号:惠院发[2020]15号;惠州学院—惠州市教育局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2020年度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重点课题“中学语文阅读说话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J·2020ZD7)
学生自进入初中起,语文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便拉开了他们认识鲁迅的序幕。整个初高中阶段,有10余篇鲁迅的作品被选入教材。对于中学生而言,鲁迅的作品相对晦涩难懂,如果要他们以自主阅读的方式去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自主阅读 语文老师 语文教材 现状与对策研究 晦涩难懂 初高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