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

作品数:176被引量:7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马海燕刘晓玉温金玉国威王建光更多>>
相关机构:闽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音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宋时期汉文佛典六离合释理论源流考
《法音》2024年第12期17-26,共10页演真 
六离合释,又名六合释,梵语杀三磨娑(Satsamasa),是解释含有两种以上意义梵文复合词的常规方法,具体包括依主释、持业释、有财释、相违释、带数释、邻近释六种。唐宋间的唯识学、毗昙学、华严宗、律宗及禅宗等各家多使用此理论来解释经...
关键词:解经方法 毗昙学 唯识学 华严宗 律宗 唐宋时期 禅宗 梵语 
晦山戒显与清初律宗千华系
《法音》2024年第10期9-14,共6页王荣湟 
戒显(1610-1672),字愿云,号晦山,晚号罢翁,是清初著名高僧。他嗣法于临济宗三峰系巨匠具德弘礼,曾著有《禅门锻炼说》十三篇,锻炼禅和,为诸方所畏仰。以往学者研究戒显,都关注其遗民逃禅的身份、临济宗师的地位和禅锻炼思想。[1]其实戒...
关键词:临济宗 律宗 授戒 遗民逃禅 十三篇 戒显 清初 
渡日僧人安如宝事迹考
《法音》2024年第6期71-78,共8页刘星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考察讲话精神重大专项项目“亚洲文明互鉴与开放包容”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01032397。
安如宝,据史料记载为粟特人,天宝十二年(753)鉴真第六次东渡时随行至日本。从现存史料看,他始终以鉴真后继者的身份在日活动,对汉传佛教律宗在日本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关安如宝的记载,囿于史料,此前学界探讨的并不多,基本为研究...
关键词:东渡日本 粟特人 陆上丝绸之路 鉴真 律宗 汉传佛教 史料记载 僧人 
从寺志看清前期皇帝对北京佛教律宗的崇奉
《法音》2024年第5期39-42,共4页安大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青年课题“北京稀见旧志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2024D0169。
佛寺与佛教是北京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对于理解北京历史文化特质具有重要意义。元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佛教中心,寺院、僧人和信众数量众多。清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均尊崇佛教,利用佛教辅助国家进行社会治理。在统治...
关键词:元明清时期 佛教史 寺志 律宗 中国书店 清前期 法源寺 精神文化遗产 
三昧寂光律师与广长律院的历史沿革
《法音》2022年第9期47-53,共7页释妙丰 赵映诚 
广长律院位于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青林山上,濒临美丽的莲花湖。广长律院是明代三昧寂光律师于1626年所鼎建,是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三大律院”之一,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三昧寂光律师是明末清初“律学中兴”之关键人物,也是律宗“千华...
关键词:祖庭 律宗 湖北省仙桃市 三昧 律学 关键人物 历史沿革 莲花湖 
慈藏入唐与新罗戒律学的发展
《法音》2022年第1期26-30,共5页温金玉 
在东亚佛教文化圈中,除了鉴真渡海向日本传授律法、建立戒坛之外,新罗戒律的初兴也与大唐有关。早先新罗圆光入陈学习佛法,并削发受戒,从庄严寺僧旻学成实、涅槃,博览经论;于虎丘修行,讲经说法。隋时回国,曾提倡世俗五戒:事君以忠,事亲...
关键词:慈藏 教律学 经论 授戒 五戒 戒律 律宗 新罗 
唐风东渡:鉴真和尚与日本寺院建筑——以唐招提寺为中心
《法音》2022年第1期52-55,共4页谢术福 
"招提",梵文Caturdesa,意为四方^([1]),亦常指寺院。日本"唐招提寺"因我国唐代鉴真和尚而建,其寺名意为"大唐道场"。又因日本佛教如法授戒亦始于鉴真和尚,故而鉴真和尚被奉为日本律宗初祖。唐招提寺是日本最早的律宗寺院,由鉴真和尚亲...
关键词:鉴真和尚 授戒 唐招提寺 律宗 鉴真东渡 标志性事件 寺院建筑 
在戒律清规的框架下,探索适合当今寺院现代化管理的模式被引量:2
《法音》2021年第7期29-31,共3页释光泉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同中国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纵观历史,中国佛教历经千年而不衰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寺院内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丛林管理体系。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逐步本土化,为切实加...
关键词:寺院管理 佛教传入 佛教界 佛教文化 华严宗 律宗 天台宗 魏晋南北朝 
南山律宗的戒法研究(七)
《法音》2018年第5期33-40,共8页学诚 
三、中土流变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吸收儒家礼制与道家玄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形式,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历经千年。最终在组织管理、僧团伦理、科仪礼节、梵呗唱诵、剃度受戒等诸多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烙印。
关键词:律宗 南山 佛教传入 汉传佛教 组织管理 中国 玄学 道家 
南山律宗的戒法研究(六)
《法音》2018年第4期32-32,33-37,共6页学诚 
二、应时应地 既然戒法是一种行为准绳的表达.就应当随时随地、精严认真地遵守和执行,这体现了它的普适性。又由于弟子们的根机不同,佛陀基于慈悲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利益当下和未来世的无边众生.对戒法做了相应的开遮调整。其中在...
关键词:律宗 南山 慈悲精神 普适性 应当 行为 弟子 佛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