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方法

作品数:35被引量:3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曹海东景海峰许雪涛陈良中程浒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社会科学》《中国哲学史》《西部学刊》《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宋时期汉文佛典六离合释理论源流考
《法音》2024年第12期17-26,共10页演真 
六离合释,又名六合释,梵语杀三磨娑(Satsamasa),是解释含有两种以上意义梵文复合词的常规方法,具体包括依主释、持业释、有财释、相违释、带数释、邻近释六种。唐宋间的唯识学、毗昙学、华严宗、律宗及禅宗等各家多使用此理论来解释经...
关键词:解经方法 毗昙学 唯识学 华严宗 律宗 唐宋时期 禅宗 梵语 
论儒家经义训解的基本方式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3期36-38,共3页景海峰 
对经典的解释构成了一部悠长的历史,经典的时间有多久,解释的历史就有多长,经典是伴随着解释活动而生成和延续的。在漫长的经典解释过程中,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解释方式,有非常复杂的解经学体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解经方法,具体的式样和体例...
关键词:经典解释 解经学 解经方法 乾嘉学术 儒家经典 宋明理学 
孙肇兴《论语约说》的解经方法及特色
《今古文创》2023年第28期25-27,共3页王庆豪 曲伟杰 
《论语约说》是孙肇兴对于《论语》的自我诠释,反映了其精神旨趣和经学研究特色。在《论语》诠释中,他极具创新之能事,一方面注重释文时的字词、语气,又援引佛学,儒佛俱显;另一方面,孙氏对朱注有所延伸、驳正,又独抒己见,在明清易代的...
关键词:孙肇兴 《论语约说》 诠释 
理学视野下的程颐易学方法论——从解经方法衍变看程颐易学与理学互动
《西部学刊》2023年第10期151-155,共5页黄天颐 
中国传统哲学是通过经典诠释发展的,解经方法的变化直接促成哲学思想的发新。程颐跳出时代窠臼,实现了解易方法的时代性转变——以理解易,形成高度理学化的易学方法论:(一)“圣人作《易》,以准天地之道”;(二)从训解“圣人之语”到阐发...
关键词:易学 理学 解经 程颐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转型研究之检省被引量:5
《天津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138-145,共8页傅永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比较视阈下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化路径研究”(项目号:14AZD092)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现代诠释学东传进入汉语学界,对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学者们或将中国经学中长久持存但在近代被中断的解经方法置于现代学术范式中进行考辨探究,揭示文献、语言知识与经典诠释之间的关系,通过反思重建以激活其阐释...
关键词:经典注释 汉语学界 经典诠释 现代诠释学 解经方法 检省 语言知识 现代转型 
王夫之春秋学的实证解经方法——以《春秋稗疏》的“春王正月”解释为中心被引量:1
《船山学刊》2020年第1期30-39,共10页金东敏 
在春秋学领域,胡安国提出"以夏时冠周月"的理论之后,"春王正月"不仅成为了春秋学的核心争论焦点,而且成为了一个无休止的争论对象。王夫之对胡安国理论提出合理批判的同时,试图以逻辑性根据为基础进行独立的解释。他的解释由三个阶段的...
关键词:王夫之 胡安国 《春秋稗疏》 《春秋》 春秋学 春王正月 
两汉经律融合视域下“比”的法律意义
《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9年第11期80-87,共8页林丛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2019)。
"比"含义众多,常见于两汉的法律与经学文献之中。在法律领域当中,它既可以指"比附""比况"等司法技术,又可以指通过这种司法技术所产生的律令系统之中的法律形式。在经学领域当中,它既可以指"类比""比况"的解经方法,又可以用来表示"比类...
关键词: 司法技术 法律形式 解经方法 评判结果 
两汉经律融合视域下“比”的法律意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32-138,共7页林丛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2019)
"比"含义众多,常见于两汉的法律与经学文献之中。在法律领域当中,它既可以指"比附""比况"等司法技术,又可以指通过这种司法技术所产生的律令系统之中的法律形式。在经学领域当中,它既可以指"类比""比况"的解经方法,又可以用来表示"比类...
关键词: 司法技术 法律形式 解经方法 评判结果 
吕徵与熊十力关于“佛学根本问题”之辩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3期23-24,共2页王川 
吕徵与熊十力间关于“佛学根本问题”的争论是近现代思想史上一桩重要事件,然而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熊、吕之争的背景、过程、影响等问题的探讨上,对其中涉及的核心议题阐发的深度不够,尤其缺乏新的视角和新的研究方法。笔者以为,从佛...
关键词:熊十力 解经方法 判教 佛教经学 佛学 核心议题 思想史 近现代 
论“以传解经”与“以经解经”——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儒家解经方法被引量:9
《学术月刊》2016年第6期5-12,36,共9页景海峰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家经典解释学的体系与方法研究"(16AZX010)的阶段性成果
"经"与"传"是儒家经典文本的两种类型,"经"是三代文明的遗典,为原初性文本,而"传"大多创作于"轴心时代",即春秋战国之世,为解释或阐发"六经"思想的作品,传对于经文的诠解以及后续的注疏之学,构成了儒家经学的主要内容。儒家的解经之学,...
关键词:经典诠释 经学 以经解经 注疏之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