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革命

作品数:39被引量:7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曾小五马兵郭乃铭高力克张宝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政法论坛》《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探索与争鸣》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希腊悲剧中的伦理革命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77-84,共8页张同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古代文学阐释机制研究”(20XZW003)。
古希腊悲剧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中获得了新的意义表现:它是古希腊人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过程中发生的伦理革命的文化记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神话宗教以“至善”倡导的母子婚、父女婚、兄弟姐妹近亲血缘婚日益成为不可能...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革命 父权制 文化记忆 
论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李炼 张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儒学资源在高校思政课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YJA710042)。
陈独秀倡导的伦理革命以变革国民性为宗旨,试图通过人的现代化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走的文化决定论老路,未能突破伦理上的局限。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新制度,陈独秀将经济与革命的关系相结合,旨在消解社会矛盾,完成社会革命,走历史唯物主...
关键词:陈独秀 伦理革命 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老龄文明的伦理革命被引量:7
《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1期71-80,F0002,178,共12页樊浩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黑格尔道德现象学讲习录”(19FZXA002)。
老龄文明是应对老龄化的积极话语和积极战略,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其一,价值判断,老龄化不只是一个问题集,而“是”并且应当“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其二,文化态度,将老龄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明气象和文明形态;其三,战略理念,建构...
关键词:老龄化 老龄文明 伦理革命 时间伦理 终极关怀 
说说史学界的傅斯年
《工会信息》2023年第2期32-35,共4页吴明福 
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字孟真。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8年10月19日,在北大与罗家伦等学生发起成立学生社团——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鼓吹“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
关键词:《新潮》 学生社团 新潮社 罗家伦 山东聊城 傅斯年 文学革命 伦理革命 
修身的脱嵌与重构——从晚清到五四被引量:2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第2期38-43,共6页袁一丹 
一、《大学》八步的脱序在五四新文化的话语建构中,个人修养虽不处于核心位置,却是与社会改造、文学创作、伦理革命互为表里的议题。放到更长的思想史脉络中,五四时期的修养问题则关联着晚清以降“修身”之术的演变。“修身”在儒家思...
关键词:伦理革命 五四新文化 修养问题 话语建构 儒家思想 文学创作 《大学》 同心圆 
向谁忠诚:“原繁困境”与现代宪法的伦理革命
《人大法律评论》2021年第2期158-177,共20页聂清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宪法视野下的代表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5JJ82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左传》中以原繁为代表的士大夫在君权更迭时,常常面临忠诚的两难抉择,这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魔咒”。所谓“原繁困境”,本质上就是古代君主制下忠诚伦理的标准问题,它可以拆解为“对谁忠诚”和“如何效忠”两个子问题。困境产生的...
关键词:忠诚伦理 《左传》 原繁 人民主权 宪法忠诚 
分家叙事·权力让渡·空间政治--“十七年”小说家庭伦理革命的建构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21年第3期22-26,共5页张宇 董卉川 
江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JUSRP121089);教育部人文社会社会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启蒙与文学思潮的双向互动”(16JJD750019)研究成果。
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的文化架构下,家庭伦理不仅是规范家庭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也具有习俗法的效力。1949-1966年,乡土中国的宗法制社会结构被进一步破除,传统伦理秩序被打破,由此带来了家庭伦理的重构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变革,也带来了妇...
关键词:家庭伦理 家庭人际关系 法的效力 伦理秩序 乡土中国 妇女解放 家国一体 宗法制 
社会性别视域中的差异平等——论鲁迅的性别平等观
《上海鲁迅研究》2021年第1期188-202,共15页房存 
晚清以来,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摆在他们面前的道路不只一条,有社会改良、社会革命、伦理革命、文化革命和文学革命等,鲁迅最倾力的是文化伦理变革之路。他致力于通过现代伦理的建构,将国人从等级依附的牢笼中解放出...
关键词:论鲁迅 伦理革命 文学革命 中国传统伦理 现代民族国家 性别伦理 精英知识分子 社会改良 
危机时刻的美学与政治——以郭沫若历史剧《棠棣之花》为中心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9年第5期98-106,共9页罗雅琳 
《棠棣之花》的历次修改均对应着现代中国的“危机时刻”。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历次修改中,聂政的“暗杀”色彩消失,聂嫈和酒家女的“扬名”之举得到凸显。这些修改对应着晚清以降的革命者身份变迁,其中渗透着郭沫若用以对抗阴谋...
关键词:郭沫若 历史剧 《棠棣之花》 真诚 伦理革命 
“无物之我”与伦理革命——《腊叶》笺释被引量:1
《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第3期13-26,共14页李哲 
在《腊叶》中,鲁迅对“叶”有三种不同的指称:一为“木叶”(“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二是“病叶”(“这是病叶呵!”),三则是标题中所说的“腊叶”。不同的名称关联着不同的知识话语:“木叶”是中国古典诗学独特的语汇,林庚的《说“...
关键词:《腊叶》 伦理革命 《说“木叶”》 笺释 中国古典诗学 鲁迅 林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