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解读

作品数:299被引量:30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尚必武王莹何林牛文浩杨桂琴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外国文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身份的错位和变性的悲剧——《捕蜂器》的文学伦理学解读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23-31,共9页刘胡敏 
英国著名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在《捕蜂器》里讲述了父亲克拉旱姆通过男性激素把女儿弗兰克"成功"地从女性变为男性,而被父亲违背伦理的实验改变了身份的弗兰克成了伦理身份混乱的"兼性人"。弗兰克的身份错位导致他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继而...
关键词:伦理选择 伦理教诲 伦理混乱 《捕蜂器》 
伦理选择与道德警示——叶芝戏剧《德尔珏》的文学伦理学解读被引量:3
《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6期84-91,共8页何林 
叶芝的《德尔珏》常被解读为一部爱情悲剧,但它实际上更是一部关于伦理选择和道德警示的戏剧。在德尔珏和科纳哈结婚前夕,呐谢受自然意志和自由意志的驱使,带着德尔珏私奔,这是作品预设的一个伦理结。戏剧重点呈现呐谢和德尔珏遵照科纳...
关键词:《德尔珏》 叶芝 伦理选择 道德教诲 
相悖的伦理诉求与两难伦理选择——《日落》的文学伦理学解读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17-25,共9页邹惠玲 陈晓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项目批号:11BWW054】;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批号:KYZZ_0391】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印第安裔作家约翰·约瑟夫·马修斯在其代表作《日落》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印第安传统伦理的向往,另一方面又塑造出一个挣扎于印第安传统伦理与白人伦理之间、最终以白人伦理定位人生的印第安主人公。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把...
关键词:马修斯 《日落》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两难 
《别让我走》的文学伦理学解读被引量:29
《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60-67,共8页杜明业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文学史新建构’的中国化阐释"【项目批号:12AZD090】的阶段性成果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讲述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和他们作为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研究视角,分析了克隆人的伦理身份、伦理意识和伦理环境。凯茜等克隆人在寄宿学校时就面临着伦理身份的确认问题,渴...
关键词:石黑一雄 《别让我走》 伦理身份 伦理意识 伦理环境 
《恶龙的兄弟》的文学伦理学解读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1期62-69,共8页柏灵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罗伯特.沃伦的文学伦理学研究"【项目批号:2012G092】阶段性成果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潘·沃伦的长篇诗歌《恶龙的兄弟》以鬼魂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讲述了美国总统杰弗逊的侄子利尔伯恩杀害黑奴约翰的事件。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试图解析旧南方白人的身份意识以及利尔伯恩的身份危机与杀死黑...
关键词:《恶龙的兄弟》 文学伦理学批评 身份意识 伦理选择 斯芬克斯因子 
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斗争与转换——《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被引量:16
《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钟鸣 
正常的人都是理性的、伦理的人性因子控制动物本能的、肉欲的兽性因子,二者平衡相处于一身。如果其中一方严重失衡,会产生畸形的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克利福在帝国主义相互掠夺的战争中,兽性因子恶性膨胀,从外形到内心沦为了兽。...
关键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D·H·劳伦斯 伦理选择 兽性因子 人性因子 
历史重负下的人伦回归--《国王的人马》的伦理学解读
《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77-83,共7页俞曦霞 黄铁池 
罗伯特.佩恩.沃伦作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探索现代人"自我分裂"的成因和"完整的人"的整合途径,本文借鉴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通过对其小说代表作《国王的人马》的重新解读,认为沃伦这一思想实质是对现代人如何建构伦理秩序的自觉探讨,...
关键词:罗伯特·佩恩·沃伦 《国王的人马》 伦理 
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慈悲》的文学伦理学解读被引量:12
《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14-23,共10页尚必武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青年课题【项目编号:10YJC752033】;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0Z06】;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Y201016253】;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莫里森新作《慈悲》以"卖女为奴"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运用重复叙述和多重聚焦的手法,成功地再现了美国奴隶制时期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错乱和道德失衡的故事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卖女为奴"这条伦理主线...
关键词:《慈悲》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结 
道德伦理层面的异化:在人与非人之间--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伦理学解读被引量:19
《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101-107,共7页李伟民 
从道德伦理层面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进行分析,看到了在父权和王权的双重作用下,在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君王对道德伦理的选择方面,《李尔王》表现出对人性美的赞扬,对非人性的批判。
关键词:莎士比亚 《李尔王》 道德 伦理 
论海特维格之死:对《野鸭》的伦理学解读被引量:4
《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5期45-50,共6页段汉武 
从主题内容与表现手法上来看,《野鸭》是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过渡时期的作品,其中所蕴涵的“多重代码”,使读者或观众能够选择不同阅读策略,从多个视角进行解读与诠释。立足康德、石里克、韦伯等构建的责任道德伦理,...
关键词:海特维格 《野鸭》 悲剧 责任 伦理 野鸭 解读 伦理学 不负责任 表现手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