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诗

作品数:34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韩爱平滕云沈文雪李精一诸葛忆兵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史哲》《文学教育》《读友》《船山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唐代科举诗中的植物意象
《明日风尚(下旬)》2021年第9期160-162,共3页邵宸 
科举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在唐代出现并贯穿始终。 科举诗主要分为及第诗与落第诗两个大类,这些作品从举子自身的视角出发,将当时士人科场奔波的辛苦遭逢做了最真实而生动的记述,这样的历史价值正是其他文献所不具备的。 科举诗常...
关键词:唐代 及第诗 落第诗 科举 折桂 探花 
古寺的钟声
《雨花》2019年第12期115-119,共5页顾苡 
一座塔、一口钟、一首诗;两座古桥、两个和尚;一条古运河、一扇古山门;一个诗人和无数过客……此刻,思绪万千。响在古寺里的钟声,都是关于寒山寺——月落。乌啼。江枫。渔火。总是有霜的吧,漫天的红枫像燃烧的火,愁绪撩拨着人心。似蒙...
关键词:寒山寺 清廉正直 张继 《枫桥夜泊》 史料记载 落第诗 古运河 
酸侠
《读友》2019年第32期78-93,共16页林风 山番(图) 
壹“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正是春末开榜的曰子,自京都方向的官道上,吊儿郎当走来一头小毛驴,毛色斑驳,垂头耷耳,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而驴背上的人更是半骑半卧,手持着一个大酒葫芦,喝...
关键词:落第诗 归去 醉意  
枫桥唱晚 千古流传——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山西老年》2018年第1期49-49,共1页王刚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封建社会,富贵之家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光宗耀祖,寒门子弟则试图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所以古代的一些"落榜者"写的"落第诗"多表现的是万...
关键词:《枫桥夜泊》 张继 流传 赏析 科举考试 落第诗 封建社会 出人头地 
浅析唐代落第诗中的士子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第6期23-25,共3页董春伟 敖恩 
伴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唐代社会出现大批落第士子,他们所述诗歌反映了落第者的行为活动和心理状态。傅璇琮说:"唐人以科举为题材的诗篇,还是以写落第的作品为最好。"[1]落第诗反映了当时落第士子的生活及其心态。对待落第,每人的态度都...
关键词:落第诗 落第士子 心态 
孟郊的落第诗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7年第3期60-61,共2页朱美禄 
科举,即分科举人,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明经科重在经义,进士科重在试策,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唐承隋制但又有所改变,明经考试重帖经墨义,进士考试则注重诗赋。
关键词:落第诗 孟郊 科举制度 进士科 考试 隋炀帝 诗赋  
论唐代落第诗与文人心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68-75,共8页焦妍 
科举制度是唐王朝用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它就是唐代官场的核心。落第诗是举子在经历科举失败以后根据自己切身经历抒写而成,是研究唐代文人面对失败与挫折的第一手素材,也是研究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唐代落第诗在四个时期...
关键词:唐代 落第诗 文人心态 
咸通年间长安落第诗探析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58-62,共5页任娟 
晚唐咸通年间是唐代开科以来科举考试竞争最激烈同时也是最黑暗的时期,大批文人坐困举场,落第的悲伤,身世的哀感以及作客长安的艰辛,使得此时聚集长安的读书人把满腔的感情化为一首首悲歌,其中落第诗写得最具有真情的力量,典型反映了此...
关键词:咸通年间 长安 落第诗 
论宋人的落第送别诗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5期23-24,共2页贾微 
宋代是科举考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科举登科是古代士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门径,与科举相关的生活情态也成为宋诗描写和表现的一大主题。宋代落第送别诗多是落第者的友人在送别落第者时所写的诗歌,这类诗歌或对友人表示同情,或对其劝...
关键词:宋代 落第诗 送别诗 思想内容 
中晚唐落第诗的探花意蕴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年第4期31-34,共4页雷晓妍 李子广 
科举制度发展到中晚唐时已渐趋成熟,对士人生活的影响也逐渐扩大。唐代新科进士在考试放榜之后会参加曲江宴、雁塔题名、杏园探花宴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宴集。其中,杏园探花宴尤为引人注目,围绕探花宴中晚唐文人士子们创作了大量的落第...
关键词:中晚唐 落第诗 探花 科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