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精神

作品数:23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孟宪霞陈丽萍周向军孔一霖王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交际》《哲学进展》《大众文艺(学术版)》《理论界》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统文化教学与中国高等教育
《华夏文化》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宋玉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两个结合为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实践上提供了清晰的指南。在深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高等教育 马克思主义精神 传承与弘扬 弘扬者 传统文化教学 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精神观:权力、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
《哲学进展》2023年第10期1980-1984,共5页王莹 
本论文探讨了当代社会中权力、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之间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别关注了马克思主义精神观对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影响。首先,马克思主义精神观的基本原则和概念被详细阐述,包括唯物主义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决...
关键词:权力 意识形态 社会控制 马克思主义精神观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思想的理论意涵、认知结构与当代启示——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的考察
《济宁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7-13,共7页赵太平 姜晓静 
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重点项目“新时代审美向度下的思政课教学要素创新研究”(2021szjyxm012);2021年度安徽工业大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提升研究”(QS202207);安徽工业大学校青年科研基金专项课题(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党史学习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QSZY20220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生产”的科学内涵、发展形态以及社会功能的解读,构成了“精神生产”的理论意涵。从认知结构来看,“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直接前提,“现实的人”是...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 精神生产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关于新时代的理论探绎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年第29期44-45,共2页李作清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辩证分析中国发展态势,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建立在对时代认知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必然引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时代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科学判断就...
关键词:引领社会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精神 辩证分析 发展态势 新的要求 理论建构 
浅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精神”
《现代交际》2018年第22期205-206,共2页陈玉萍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宣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精神 
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的本质考察被引量:4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5期10-14,共5页赵浚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6CKS042)(主持人:赵浚);教育部中央科研基本业务费重大科学研究引导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与建构研究"(N171301010;主持人:赵浚)的成果
人类精神交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作为基础,考察了精神交往与物质活动的关联,揭示了人对自我本质的全面占有。信息时代精神交往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呈现出信息化的精神交往特征,从原初形态、...
关键词:信息时代 马克思主义 精神交往 本质 考察 
用马克思主义精神培养我们的博士生被引量:2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3期74-75,共2页陈先达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应该明白本专业具有特殊性。一方面,从科学角度看,应...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精神 博士生培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毛泽东精神:形成、内容和意义被引量:7
《东岳论丛》2016年第3期19-26,共8页周向军 
教育部哲学社会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11JZD003);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研究"(15BZBJ06)阶段性成果
毛泽东精神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自觉学习内化马克思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追求崇高、实事求是、唯物辩证、顽强奋斗、独立自主、无私奉献、勇于创造和以民为本等精神。毛泽...
关键词:毛泽东精神 形成条件 马克思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精神状态理论及其发展探究被引量:2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42-45,共4页孔一霖 王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2JD710129)
精神状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状态是一定阶级的属性和政党先进性在党的活动和党群干群关系方面的呈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表征是精神颓废,塑造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首先是无产阶级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精神状态理论 精神实质 形成 发展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修养与马克思主义精神被引量:1
《前沿》2013年第13期20-23,共4页卢文忠 
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人格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核心是培育、践行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精神是共产党人本质的集中反映,是以实践精神为核心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 修养 马克思主义精神 实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