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伦理

作品数:72被引量:10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贺宾张远王永春肖群忠刘大先更多>>
相关机构:石家庄学院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返乡”的祛魅——论鬼子长篇小说《买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0期202-218,共17页卢桢 
在《买话》中,鬼子承续了“瓦城三部曲”等先期作品糅合现代技法与现实精神的写作向度。他从“由城返乡”的路径出发,定向追踪刘耳回到瓦村的经历,揭示异乡人在城乡夹缝中的精神困境。作家以戏剧逻辑取代经验逻辑,通过“买话”这一荒诞...
关键词:鬼子 《买话》 返乡 戏剧逻辑 民间伦理 
乡土叙事中民间伦理书写的经典路径——基于《红高粱家族》与《边城》之比较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15-22,共8页刘志峰 
不同的乡土叙事路径折射出莫言、沈从文小说独特而异质的民间叙事伦理,两者“同途而殊归”。莫言对民间根部的生存伦理的追慕,始终建立在现实批判的基础之上,在《红高粱家族》中,时间意义上的“过去”构成了一种新型伦理秩序的精神来源...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 《边城》 乡土叙事路径 叙事伦理 民间伦理 
中国“气色”与精神的览揆——论梁晓声《人世间》的叙事特征与精神意义被引量:1
《百家评论》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王玥 
《人世间》中的“气色”一词是小说气质极为恰当的自我注解。首先,小说展现了梁晓声知识小品式的文化追求,以民间生活百态为依托,对当代社会现实和精神文化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民间伦理作为内核,并在其中注入反讽式的思考。其次,小...
关键词:《人世间》 民间伦理 宴聚叙事 精神意义 
秦腔现代戏《血泪仇》民间伦理与革命叙事“缝合”探论
《戏曲艺术》2023年第4期97-104,共8页李有军 肖蕾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审美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18ZDA277);陕西省社科基金“中国戏曲剧本乐体特性研究”(项目编号2021H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作为毛泽东亲自指示创立的革命戏曲团体,将《讲话》精神与“人民戏剧”传统相结合,以秦腔、眉户等上演革命现代内容。作为民众剧团秦腔剧作家马健翎创作的经典现代戏,《血泪仇》通过融合革命主体成长与传统戏曲复仇...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 《血泪仇》 革命叙事 民间伦理 
陕北说书民间伦理的表达与困境
《榆林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22-27,共6页刘向斌 赵子璇 
陕北说书作为一种地域民俗文化现象,是陕北当地某种意识形态的折射。观照其伦理表达,发现陕北说书既体现出官方伦理精神与民间伦理精神的融合,也反映出民间说书人在切身环境体验下,对于家庭、社会及人生伦理,有着不同于正统教化的民间...
关键词:陕北说书 民间伦理 伦理困境 文学伦理学 
从陈彦《喜剧》中的潘银莲形象看民间伦理的双重效应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23-28,共6页吴月 
陈彦在《喜剧》中成功塑造了潘银莲这一形象,她的身上既凸显了民间伦理中恒常价值的强有效性,又反映了民间伦理的庸常一面对人的精神束缚。作者通过描写潘银莲的人生,展现了民间伦理中有效性与庸常性这一对双重效应,表达了对民间伦理与...
关键词:《喜剧》 潘银莲 民间伦理 恒常价值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人世间》的中国故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12期162-164,共3页高一可 
《人世间》既是一部百姓的“生活史”,又是一部社会变迁的“社会史”,且在其中将传统的民间伦理成功地转化为现代性伦理。其在平凡的普通人与时代性英雄很好的统一中,达到了现实主义美学的新高度。
关键词:《人世间》 人与时代 民间伦理 现实主义 
从人类学视角看《谁在敲门》中的民间文化景观
《阿来研究》2022年第2期107-111,共5页张艳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乡土文学与农村建设运动关系研究”(21&ZD261)阶段性成果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诸多变革,城市文化几乎经历了摧枯拉朽式的推进,民间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说文化自生能力。即便当城市化达到饱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完成,也并不意味着泥沙俱下的传统...
关键词:乡土叙事 民间伦理 文化景观 罗伟章 时空关系 中国乡村社会 人类学视角 生存样态 
民间伦理观照下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疾病叙事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10期127-133,共7页李御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传播学视城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化研究(1917-2017)”(18XZW029);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医科视阈下《文学与叙事医学》课程建设探索”(2021373)。
20世纪90年代文学疾病叙事剔除了精神装饰和日常生活的诗意,消解了各种意义与价值,获得了“自由-自在”的民间伦理内核。疾病叙事是民间被外力侵犯、否定和批判的表征,也是多种力量相互抵牾、碰撞和斗争的折射,它承纳和包藏着苦难和艰辛...
关键词:文学疾病叙事 民间伦理 悲剧美学 
歌剧《王秀鸾》中的民间元素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9期77-87,共11页秦林芳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解放区前后期文学的关联性研究”(批准号:18AZW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解放区“四大名剧”之一,歌剧《王秀鸾》具有较为丰富的民间元素。在内容层面上,它在对“生产”和“团结”双重主题的表现中,运用了为群众所熟习的民间伦理:一方面,在表现生产主题时,它围绕着“过日子”问题,显现出了崇尚日常生活...
关键词:《王秀鸾》 民间元素 民间伦理 民间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