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叙事诗

作品数:146被引量:9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朦李飞刘守华王治国宁梅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宁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嘎达梅林
《戏友》2024年第3期60-64,共5页殷红 
本剧取材于蒙古族民间叙事诗《嘎达梅林》,讲述嘎达梅林与妻子牡丹率领百姓反抗封建王公和军阀政府掠夺开垦土地、保卫草原不被沙漠化的故事,讴歌嘎达梅林爱护人民和草原生态环境的博大情怀,以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时 间 20世纪初。地...
关键词:嘎达梅林 草原生态环境 民间叙事诗 科尔沁草原 传奇英雄 博大情怀 爱护人民 开垦土地 
玛纳斯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22年第9期2-2,共1页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描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体现了柯尔克孜人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玛纳斯》主要流传于我国新疆维吾尔...
关键词:民间叙事诗 柯尔克孜族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民间谚语 邪恶势力 《玛纳斯》 英雄史诗 顽强不屈 
安多民间叙事诗程式语词探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22年第1期160-172,共13页才让多杰 
安多民间叙事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口头叙事传统。借鉴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方法探析其程式化语词,我们发现,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关于人物的形象、特征、动作等许多语词,在一个或多个文本中反复使用,便成为一种高度程式化语言,它...
关键词:安多民间叙事诗 口头程式理论 程式语词 
卷首语
《文化与传播》2021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带着墨香的《文化与传播》又一次如约与您相见了。正如这万物繁盛的初夏时节,本期推出了文学与传播研究、新闻传播史论研究、"粉丝"文化传播研究、科学传播研究、影视传播文化研究五个栏目,共十九篇文章。内容议题涉猎广泛,从边塞诗书...
关键词:边塞诗 民间叙事诗 卷首语 影视传播 科学传播 新闻传播史 媒介依赖 想象性 
民间叙事诗中的二元对立结构分析——以《双飞鸟的传说》为例被引量:1
《文化与传播》2021年第2期10-13,共4页司国庆 
列维·斯特劳斯在对神话的共时性研究中,创造性地运用了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提出"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这种二元对立结构对于透视我国民间叙事诗具有重要意义,如鄂伦春族摩苏昆《双飞鸟的传说》中便存在"自由恋爱与家长之命""善...
关键词:民间叙事诗 二元对立 摩苏昆 《双飞鸟的传说》 
非遗保护视角下的甘肃民间叙事诗研究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3-19,F0002,共8页白晓霞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长诗·甘肃卷”;中国作家协会项目“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理论评论家签约项目”。
岁月更迭,民间叙事诗的传承语境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变,随着歌者的老去、村落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亡歌息”逐渐成为令人忧虑的文化现实。然而,民间叙事诗中所蕴含着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潜移默...
关键词:甘肃民间叙事诗 传承价值 传承策略 
论哈萨克民间叙事诗汉译的量化——以《康巴尔》为例
《民族翻译》2020年第1期67-74,共8页邱新霞 
民间叙事诗《康巴尔》是哈萨克族韵文体长诗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音节、音步、用韵等方面分析《康巴尔》的文本特征,并对其译文进行评析,最后提出为达到原文与译文的"似",在翻译哈萨克民间叙事诗时,应在分行、音步数、音节数以及用韵等...
关键词:哈萨克语 民间叙事诗 《康巴尔》 汉译 量化 
科学、文学与史学交融的绝学工程——《汉族民间叙事诗:〈双合莲〉〈钟九闹漕〉校注》书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135-138,共4页廖栋雯 
《双合莲》与《钟九闹漕》是近代以来汉族民间叙事长诗的新发现,也是我国近代汉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代表作,具有不可估量的多元文化价值。饶学刚《汉族民间叙事诗:<双合莲><钟九闹漕>校注》是首部还原两部长诗原生态面貌的科学版本。他不...
关键词:民间叙事长诗 双合莲 钟九闹漕 价值 
《双合莲》《钟九闹漕》校注本简介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138-138,共1页
汉族民间叙事诗《双合莲》《钟九闹漕》系封建社会末期乡村生活的两卷缩影。为了追求自由幸福,争取人的生存权,黎民百姓向封建压迫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五句子为载体,以章回为结构法,将民间小调插入叙述、对话中,技法新颖,显示...
关键词:校注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封建社会末期 民间叙事诗 乡村生活 民间小调 艺术才能 
《娥并与桑洛》与《孔雀东南飞》中的母亲形象比较
《北方文学》2019年第23期25-27,共3页王相飞 
安徽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4A106);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6jyxm0976)
《娥并与桑洛》和《孔雀东南飞》,虽然分别来自傣族和汉族,但同样用诗的语言讲述了相似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故事。致使悲剧发生的两个婆婆身份的母亲固然可恨,然而两个故事中也塑造了让人倍感温暖和爱之光辉的慈母形象,两首长诗中的四...
关键词:民间叙事诗 母亲形象 汉族 傣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