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行为

作品数:46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梁晓旭张飞凤郭玉军徐继超陶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安徽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理论探索》《楚天法治》《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快招”加盟案件中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分
《中国检察官》2024年第4期51-54,共4页应亦然 胥嘉平 刘群 
一、基本案情2014年7月起,金某等人成立A餐饮管理公司从事餐饮招商加盟活动。2018年初起,为谋取巨额利润并规避法律风险,金某等人又先后成立B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管理咨询有限公司、D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关联公司,将A餐饮管理公司内...
关键词:关联公司 合同诈骗 巨额利润 餐饮管理 部门分割 网络科技 规避法律 民事欺诈行为 
认定对赌收购型合同诈骗犯罪的五个要点
《人民检察》2023年第16期43-44,共2页时延安 
合同诈骗犯罪是与市场经济活动相伴生的犯罪行为,其本身也带有市场交易活动的特点,即行为人利用市场交易形式、通过虚构正常的交易活动或隐瞒重大交易风险,骗取其他市场经济主体财物。合同诈骗罪的认定难点是如何区分该罪与单纯追究民...
关键词:犯罪行为 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犯罪 民事责任 市场交易活动 市场经济主体 民事欺诈行为 交易风险 
电信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之认定
《公民与法(审判版)》2021年第1期44-45,共2页陈晓辉 
裁判要旨我国民法所界定的欺诈行为采取的是对客观行为描述性的定义方式,而刑法对诈骗犯罪的界定采取的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定义方式,二者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刑法增加了对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的目的考量条件,即只有在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时...
关键词:电信诈骗 诈骗犯罪 民事欺诈 主客观相统一 非法占有目的 刑事诈骗 客观行为 定义方式 
简述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以一起打借条的借款行为为例
《楚天法治》2020年第14期67-68,共2页卢灵灵 徐宏彩 
“诈骗”和“欺诈”属于刑事、民事两个不同的司法范畴。但由于客观表现相似、行为结构相近,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混淆不清、案件难以定性的难题。本文从概念出发、结合实际办案中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刑事诈骗与民...
关键词:民事欺诈 诈骗罪 刑事诈骗 借条 客观表现 借款行为 结构相近 
分析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差异性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年第17期217-218,共2页袁庆丽 
在现如今的经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合同纠纷,有些仅仅是不诚信行为,有些却又是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刑事诈骗罪和民事欺诈案是司法工作人员的一大困扰。论文拟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探讨刑事诈骗罪与民事欺诈之异同,并给出辨...
关键词:刑事诈骗 民事欺诈 差异性 
销售型电信诈骗与民事欺诈之界分被引量:4
《人民司法》2018年第2期63-65,共3页梁皓 张凯 
【裁判要旨】销售型电信诈骗在外观上与虚假宣传、产品质量责任等普通民事欺诈行为具有相似性,容易被混淆。在销售型电信诈骗的交易过程中,被告人明知其产品根本不具有买受人需要的使用价值,为了卖出产品而虚构权威身份,夸大产品效...
关键词:民事欺诈行为 诈骗罪 销售型 电信 产品质量责任 界分 交易过程 虚假宣传 
行政违法中的欺诈行为与民事欺诈行为的认定被引量:1
《法制与经济》2016年第12期85-87,共3页谢晓斌 
行政违法中的欺诈行为与民事欺诈行为构成要件不同,构成行政违法中的欺诈行为则仅需行为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行为及违反行政法上禁止性规定这三个要件,并不需要具备相对人陷入错误并基于错误而为意思表示。二者在认定的法律依据上也...
关键词:行政违法中的欺诈行为 民事欺诈行为 构成要件 区别 
诈术的双重视角分析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3-9,共7页孙利 
在诈骗罪中,被害人之所以上当受骗,源于行为人使用了诈术。1诈术即欺瞒,表现为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对于诈术的判断,需要结合行为人、被害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行为人方面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危害性,从被害人角度看...
关键词:刑法 诈术 行为人 被害人 诈骗罪 民事欺诈行为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认定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203-205,共3页刘建军 王宝龙 
从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概念及特征来看,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表现为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是故意,都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欺骗他人,但二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全面考察行为人的目的和行为特征,是判断该行为是刑事诈骗还...
关键词:诈骗 欺诈 占有 目的 
借贷型诈骗罪与借贷中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13年第14期49-50,共2页王栋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陈某于2009年12月通过婚介机构结识江某,自称从事房地产生意.双方开始交往后,被告人陈某称其在山东省威海市的房地产项目资金周转困难,需支付农民工工资,提出向被害人江某借款,并承诺付10%的利息.被害人江某于2010年...
关键词:民事欺诈行为 欺骗行为 非法占有目的 诈骗罪 侵犯财产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