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剧

作品数:20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刘水云胡健生王薇白军芳邹自振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温州师院广东商学院闽江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东岳论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艺生活(中旬刊)》《戏剧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会出走与性别越界:明清易性乔装剧研究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王竣 司岳洋 
学界对明清扮装剧的研究,多着眼于女扮男装及扮装动机,容易将扮装情节与含意单一化。以为扮装之外因——情境,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明清扮装剧为研究对象,借狄德罗“情境说”强调“情境”对于“扮装”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关键词:性别扮装 性别越界 情境 明清戏剧 易性乔装戏剧 
美国汉学家论明清戏剧文学中的身份认同
《四川戏剧》2020年第9期15-19,共5页刘云春 
2017年重庆市教委社科年度课题“美国汉学家吕立亭的明清文学研究综论”(项目编号:17SKG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审美诗学向文化诗学的转向是20世纪末西方文学批评领域的重要现象。美国汉学家吕立亭的英语专著《人物、角色与心灵——〈牡丹亭〉与〈桃花扇〉中的身份认同》从两部经典戏剧入手,探讨了人物与角色的主体性、身份认同危机等问题。吕立...
关键词:吕立亭 身份认同 明清戏剧 文化诗学 
明清戏剧中女性爱情观的进步性之比较——以四大名剧中女主人公形象为例被引量:1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4年第8期59-60,共2页徐含婉 
在我国绚丽多彩的艺术百花园中,戏曲是一门影响最广、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中,尤以《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四剧居首。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所以能在杰作如林的戏曲史上独占鳌头,这首先是由于它们所表现的...
关键词:爱情观 《桃花扇》 明清文学 戏曲史 《长生殿》 进步性 《西厢记》 《牡丹亭》 总体轮廓 女性觉醒 
论明清戏剧文学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14年第18期52-52,共1页刘畅 
我国戏剧一度繁荣昌盛,戏剧最鲜活的特点就是把文字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在文学表现形式上是有大大的创新的,从明清戏剧在历史地位上说,开辟了文学新天地,引领了戏剧的发展,使中国文学不断壮大。
关键词:戏剧 文学 明清戏剧 戏剧特点 
李渔戏剧结构理论批判被引量:1
《南大戏剧论丛》2012年第1期45-52,共8页陆炜 
清初戏剧家李渔的戏剧理论是一个戏剧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古典戏剧理论的高峰,因此一向受到高度的重视,其中的戏剧结构理论尤为人们反复探讨.但恰恰是其结构理论总有解说未畅之感.思其原因,大约历来的研究都着眼于阐发与肯定,未能采取...
关键词:中国古典戏剧 李渔 明清戏剧 戏剧结构理论 戏剧理论 戏剧学 中西戏剧 批判与反思 
试探明清戏剧中的“戏中戏”艺术被引量:3
《东岳论丛》2012年第5期5-9,共5页胡健生 
"戏中戏"是指一部戏剧之中套演该戏剧本事(指中心事件)之外的其他戏剧事件。明清戏剧(包括杂剧与传奇)的创作实践充分表明,"戏中戏"乃是中国古典戏剧家笔下成功运用的一种重要叙事技巧。
关键词:明清戏剧 “戏中戏” 叙事技巧 
浅谈元明清戏剧中的负心婚变剧
《魅力中国》2011年第18期108-108,共1页王玥 李翀 邱玥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戏剧文学在元明清时代中,大放异彩。又因为在这一时期,妇女在社会重的地位低下,男权社会对女性进行了严酷的压制,所以,负心婚变剧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元明清戏剧重要的题材之一。动人心魄的情感、催人泪下的情节、令...
关键词:元杂剧 明清戏剧 戏剧题材 负心婚变 古代文人 
明清戏剧之艺术审美特征
《文艺生活(中旬刊)》2009年第5期36-36,48,共2页王楠 郭金良 
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自古以来就有之,最早可追溯到我们的圣人孔子,“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孔圣人这句话既是渊源深厚的自然流露,又率先表达了中国人对审美的向往。文学的艺术,周氏礼乐,先秦诗赋,两汉唐宋古诗,这些都传承...
关键词:艺术审美 审美特征 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 审美期待 
佛教文化对包公文学的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51-54,共4页李永平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科研项目(06JK076)
明清时期,佛教教义逐渐深入中国社会底层,成为公众的伦理规范。受其影响,小说、戏剧中的包公形象塑造明显地打上了佛教的痕迹。首先,包公被塑造成佛教的"阎罗王"最为流行。其次,受佛教伦理的"因果律"的影响,包公故事里存在大量关于"报应...
关键词:佛教文化 明清戏剧 明清小说 包公文学 
试论明清戏剧的传播模式——以《牡丹亭》的传播为例被引量:3
《戏剧文学》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王省民 
关键词:《牡丹亭》 明清时期 传播者 文本传播 戏剧 牡丹亭 明清 传播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