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词

作品数:29被引量:5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洁黄琦郜林涛叶光辉李纲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湖南科技学院广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写作(中)》《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法律文本中模糊语词运用的语言学规则被引量:5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23-29,共7页张玉洁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我国立法方法论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GD17XFX16)阶段性成果;广州大学新进"优秀青年博士"培养计划项目(YB201702)支持
语词的模糊性为现行法律体系提供了自我延展的空间,同时也导致法律本身的不明确性。为提升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我国立法机关在起草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当防止偏见,谨守语词的平白意义,并深切考量语词、语句和语境的关联性。上述要求共...
关键词:法律文本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模糊语词 语言学规则 
法律文本中模糊语词运用的认知差异及立法规制被引量:4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1期40-45,共6页张玉洁 
广州大学2017年"新进优秀青年博士"培养计划项目(YB201702)
法律文本中模糊语词的运用使得法律规制的范围不甚明确,这也导致人们对法律的认知有所不同。通过对法律文本中不同模糊语词的认知心理学测试发现,模糊语词的规制边界受到人们专业素养、生活经验、日常语言习惯以及心理认知能力等因素的...
关键词:模糊语词 法律边界 认知差异 认知图式 
哈特“开放结构说”的立法反思与现实回应——以法律文本中模糊语词为例的分析被引量:1
《北方法学》2017年第4期22-31,共10页张玉洁 
伴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传统法学理论开始审视语言学的内在功用。哈特将立法和司法难题的成因归结于语言的"开放结构"。然而,哈特"开放结构说"的提出丝毫无助于解决现实中的立法难题,甚至将立法者推向了一种规范化与无序化的两难境地...
关键词:模糊语词 开放结构 体系化立法 立法评估 
论模糊语词之于立法的意义——兼及对法律不确定性命题的修正被引量:6
《法律方法》2014年第2期438-447,共10页张玉洁 
国家社科项目“法律冲突的适用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1CFX074)
在法哲学范式下,语言的模糊性往往被视为法律不确定性的构成要件。但从立法角度看来,模糊语词的科学运用却是立法理论的必要构成。在立法过程中,模糊语词往往被定位为立法性语言、特殊的法律规范以及必要的立法技术。由此,模糊语词除了...
关键词:立法 模糊语词 法律意义 不确定性 
论法律系统的自创生模式及其进化——以法律文本中模糊语词的功能实现为视角被引量:8
《河北法学》2014年第5期157-165,共9页张玉洁 
面对社会变迁的压力,成文法应当如何削弱自身的滞后性缺陷呢?在托依布纳"法的自创生理论"下,法律文本中的模糊语词承担了这一功能。在法律文本中,模糊语词的"三值逻辑"是法律系统进行系统际沟通的逻辑前提,"开放性"实现了法律系统在认...
关键词:模糊语词 自创生 法律系统 一般条款 法律文本 
论法律系统的自创生模式及其进化——以法律模糊语词的功能实现为视角
《福建法学》2014年第1期10-19,共10页张玉洁 
面对社会变迁的压力,成文法应当寻找克服自身滞后性缺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托依布纳“法的自创生理论”下,法律模糊用语承担了这一解释角色。法律模糊用语的“三值逻辑”是法律系统进行系统际沟通的逻辑前提,“开放性”实现了法律...
关键词:法律模糊用语 自创生 法律系统 一般条款 
基于词词关联矩阵改进的模糊检索研究——模糊语词转模糊概念检索方法探究被引量:3
《图书情报工作》2013年第21期104-111,共8页李纲 叶光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研团队动态演化规律研究"(项目编号:71273196)研究成果之一
语义网的发展为模糊语词转模糊概念检索提供了可能,鉴于词表在模糊检索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实现模糊概念检索必须先完成词表向本体的转换。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转换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综合转换法。该方法继承间接转换法规范的概念抽取...
关键词:概念检索 本体 词间关联度 词信息量 
认知视角下的英汉模糊语词差异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370-371,共2页黄琦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认知视角维度下的英汉模糊语言差异与翻译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湘财教指[2008]71号
模糊语词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放到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去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某些机制,同时可以揭示模糊语言的认知特点。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英汉模糊语词的认知心理、思维模式和情感认知等三个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认知视角 模糊语词 认知差异 
文化语境顺应与模糊语词的翻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93-94,共2页黄琦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08c361)
模糊语词的模糊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求模糊语词的翻译必须借助文化语境,文化语境顺应为模糊语词的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模糊语词翻译时,其词义的选择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应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作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顺应论 文化语境 模糊语词 词义 翻译 
模糊语词与文化语境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1期181-182,共2页黄琦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认知视角维度下的英汉模糊语言差异与翻译研究"(湘财教指[2008]71号)的研究成果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模糊语词,但这两种模糊语词有其内在的共同点,也存在本质区别。正确理解这样的模糊语词的意义,借助文化语境是关键,因此,模糊语词的表达,应充分考虑到文化语境,从而传达清晰准确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模糊语词 文化语境 文化差异 模糊性 语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