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部

作品数:66被引量:41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陈荣华陈建芳李绪录陈国宝郑玉龙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科学通报》《海洋与渔业》《发明与创新(大科技)》《海洋与湖沼》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锚系阵列结合水下滑翔机观测策略研究——以南海中部为例
《海洋科学进展》2025年第1期118-132,共15页罗强 王冠琳 滕飞 徐腾飞 王岩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101105);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LSKJ202201902);“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二期)”专项(GASI-01-AIP-STwin);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项目(tstp20221148)。
南海复杂的地形与水动力环境给观测带来了挑战,结合多种观测手段优势互补组成海洋观测网是南海观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选取锚系阵列与水下滑翔机这2种主要的定点观测和移动观测手段,以南海中部为例,设计锚系阵列与水下滑翔机的布放站...
关键词:锚系阵列 水下滑翔机 南海 观测系统模拟实验 
中晚更新世以来南海中部深层流演化特征
《科学通报》2024年第18期2660-2673,共14页杨小强 谢一璇 吴双 张庭伟 商圣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4090);环南海地质过程与灾害创新团队项目(2016ZT06N331)资助。
太平洋西边界流是南、北半球间输送热量、营养物质等的重要大洋环流.南海深层环流起源于经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的西太平洋中深层水,其在地质时间尺度与太平洋西边界流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选择位于南海中央海盆的沉积钻孔,在根据地...
关键词:太平洋西边界流 南海深层流 碎屑沉积物粒度 磁化率各向异性度 
南海中部深海海山汁蛇尾属(Ophiurothamnus)二新记录种(蛇尾纲,棘蛇尾科)
《海洋与湖沼》2020年第3期649-655,共7页陈婉莹 张东声 王春生 
大洋“十三五”专项,DY135-E2-2-06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304105号;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05004-5号;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G1528号。
通过对2018年4—5月在南海中部黄岩海山采集的蛇尾样品进行形态学分类研究,鉴定发现棘蛇尾科Ophiacanthidae汁蛇尾属Ophiurothamnus两个新记录种:(1)双环汁蛇尾Ophiurothamnus discycla(H.L.Clark,1911);(2)短简汁蛇尾Ophiurothamnus cl...
关键词:蛇尾纲 棘蛇尾科 汁蛇尾属 新记录 南海海山 
鲸落,深海生命的“绿洲”被引量:1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0年第5期58-58,共1页
不久前,中国"深海勇士"深潜器搭载母船"探索一号"完成2020年首次科考任务。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家们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一具长约三米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
关键词:生态系统 齿鲸 深潜器 南海中部 形态特征 深海 科学家 
南海中部全新世以来海山深潜区有孔虫的地球化学记录及反映的气候变化被引量:2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0年第2期100-110,共11页杨俊 赵彦彦 吴佳庆 魏浩天 龙海燕 李三忠 毕乃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南新元古代盖帽白云岩沉积微相的镁硅同位素研究”(41873006);青岛海洋科学与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基于‘蛟龙号’深潜的南海若干关键地质与生物过程研究”(2016ASKJ05);试采海底孔隙压力监测与海洋物理环境研究项目(2018C-03-186);“海底透视”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南海全新世珊瑚礁高分辨率地球化学研究”(MGQNLM-TD201703)。
有孔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捕获或黏附周围海水中的钙质或硅质形成自己的壳体,因此有孔虫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记录古气候、古海洋和古环境信息。以2017年蛟龙号第136潜次在南海珍贝海山底部约2500 m水深位置精准采集的柱状样品为研究对...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 MG/CA 氧同位素 碳同位素分馏 黄岩岛 
2016年秋季南海中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及其摄食研究被引量:2
《南方水产科学》2018年第3期40-48,共9页谢志超 林琳 肖雅元 刘永 李纯厚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03008);农业部财政重大专项(NFZX2013)
为探究南海中部海域初级生产力通过微型浮游动物向高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于2016年10月在南海中部海域的10个站位采集表层水样,分析鉴定了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种类组成,同时运用现场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
关键词: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稀释法 南海中部 
“蛟龙”攀登南海中部海山获珍贵玄武岩样品
《发展》2017年第5期1-1,共1页
4月2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天气状况较差的情况下深潜归来。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攀登南海中部的珍贝海山,这是本航段的第3次下潜,也是“蛟龙”号总共第136次下潜。“蛟龙”号7时12分入水,16时47分回收至甲板,在水中停...
关键词:蛟龙 南海 攀登 玄武岩 样品 天气状况 潜水 海底 
我国在南海布放首批国产北斗剖面浮标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年第21期24-24,共1页国防 
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霞点项目出资购置的首批国产北斗(HM2000型)剖面浮标部署至南海中部海盆水域中,标志着由我国丰导的“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正式拉开了建设序幕。
关键词:南海中部 剖面浮标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北斗 国产 海洋调查 ARGO 西太平洋 
走海岛:探访南海中部的崭新土地 徒步永暑礁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第11期156-163,共8页
2015年4月,经过吹沙填海,南海中部的永暑礁已变成一个2.8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尽管新建的永暑礁还未对外开放,但我们的读者很幸运,能跟随作者的文字,近距离感受南海上这片崭新的土地。
关键词:南海中部 永暑礁 土地 海岛 对外开放 人工岛 近距离 
我国在南海布放首批国产北斗剖面浮标
《海洋与渔业》2016年第10期16-16,共1页
9月23日,随着第8个北斗削面浮标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1”号综合科学考察船的后甲板徐徐放入南海中部海盆水域中,标志着由我国主导建设的“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正式拉开了序幕。
关键词:南海中部 剖面浮标 北斗 海洋研究所 国产 科学考察船 中国科学院 ARGO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