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方言

作品数:60被引量:10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樊守媚李鑫庚丁全闫克张喜奎更多>>
相关机构:南阳理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北方文学(中)》《文史知识》《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阳方言体标记“著”的句法语义及语法化机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8-105,112,共9页周婷婷 黄思贤 
2023年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Qhyb2023-166)。
南阳方言中的体标记“著”具有多功能性,其用法可划分为完整体和未完整体两大类,具体可表现为结果体、完成体、起始体、持续体和进行体等。从完整体向未完整体的发展,揭示了“著”语法化的两条主要路径:一是结果体发展为完成体/完整体,...
关键词:南阳方言  体标记 语法化双路径 语法化机制 
南阳方言情态副词“高低”及其来源
《铜仁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李玉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豫鄂陕交界地带情态范畴对比研究”(GD20CZY04);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Seminar教学法在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23GYB31)。
南阳方言情态副词“高低”有多种用法,可表“稍微”“无论如何”“一定”“终究”义,能与多种句法成分共现,根据修饰对象的不同在句中位于不同位置,还具有语篇衔接功能。结合历史文献,“高低”的形成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过程,表现为两...
关键词:南阳方言 高低 情态副词 语篇功能 来源 
南阳方言隐喻义建构的多维性及文化意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第28期20-24,共5页岑俊毫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认知语言学视阈下南阳方言隐喻义建构的多维性及文化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24-ZDJH-701)的研究成果。
该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与“人类身体—环境”元互动理想化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南阳方言中与“人”有关的概念隐喻为例,从施为互动隐喻义、交互主观隐喻义及主观隐喻义三个维度阐释了南阳方言隐喻义建构的多维性及其文化意义,并剖析了其...
关键词:南阳方言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义 文化 “人类身体—环境”元互动理想化认知模型 多维度 
南阳方言主观性程度副词“通”
《今古文创》2024年第38期105-108,共4页李玉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豫鄂陕交界地带情态范畴对比研究”(项目编号:GD20CZY04);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Seminar教学法在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23GYB31);2020年度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C20123);广东海洋大学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外国文化概论教学改革研究”(PX-131223656)。
“通”是南阳方言中常用的一个主观性程度副词,一般用于超预期和反预期。“通”既可表示绝对程度,也可以表示相对程度:表示绝对程度时,只能修饰具有[+可变]语义特征的形容词和持续性的动词性词语;当表示相对程度时,也可修饰处于变化发...
关键词:南阳方言 主观性程度副词 “通” 
南阳方言特殊程度副词研究
《今古文创》2024年第25期131-133,共3页张琰卓 
南阳方言中,存在一些特殊程度副词,如“情”“高低”“歪好”“光”“成”①等,用法不仅与普通话不同,而且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的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这些词语在方言和普通话中具体用法的对比分析角度,在句法、语义...
关键词:特殊程度副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南阳方言情态动词“腔”及其否定关联
《铜仁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69-77,97,共10页李玉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项目“豫鄂陕交界地带情态范畴对比研究”(GD20CZY04);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Seminar教学法在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23GYB31);2020年度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C20123)。
“腔”在南阳方言有情态动词用法。“腔”表推测,是认识情态词。“腔”在这一意义的基础上形成7种常见的搭配形式,即“腔着”“腔得着”“腔不着”“十腔九稳”“不腔”“不腔吧”“没腔”。“腔”和否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不腔”这一...
关键词: 情态动词 情态的梯度 南阳方言 
南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构词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10期227-227,共1页金玉卓 
采用描写的方法,分析发现南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构词方式主要有变读构词和合成构词两种。
关键词:南阳方言 亲属称谓 构词 
南阳方言中的前缀“圪”字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18年第13期36-37,51,共3页葛果 
在南阳方言中,"圪"字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作为前缀附着在其他词的前面,表示动作的持续或短暂、程度等。本文从"圪"字的来源、构词类型、语法功能等方面探析,概括出前缀"圪"字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南阳方言 前缀  
概念整合理论对南阳方言“瓦”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被引量:1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18期172-173,共2页杨琳琳 
2015年度南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南阳方言意象建构意义过程及其认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GKY-2015-016)
南阳方言,作为南阳地区的本土语言,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和魅力。本文运用Fauconnier在1997年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南阳方言中的"瓦"字,探析隐藏在"瓦"字背后的动态认知机制。
关键词:南阳方言  概念整合理论 意义建构 
从概念整合理论看南阳方言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81-83,共3页牛昂杨 
2015年度南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南阳方言意象建构意义过程及其认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GKY-2015-016)
南阳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支系,代表了中国中原地区文化历史的发展变迁。近年来,关于南阳方言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部分相关研究集中于语音或单个词汇等方面。据此,本文以南阳方言中特有的词汇"枯憷"和"娃"为例,试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
关键词:南阳方言 概念整合理论 认知语言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