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冰盖

作品数:64被引量:3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黄声享王清华鄂栋臣陈春明李忠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舰船知识》编辑部更多>>
相关期刊:《新闻前哨》《机械》《冰川冻土》《舰载武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极天文科考行记
《中国国家天文》2019年第4期62-65,共4页
南极,气候酷寒,尤其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冰穹A地区,环境极端恶劣,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地理和大气条件,使冰穹A地区被预测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台址。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中国...
关键词:南极考察站 文科 内陆冰盖 大气条件 天文观测 中国 长城站 中山站 
中国南极科考队昆仑队成功抵达冰穹A地区
《中国科技投资》2019年第1期12-13,共2页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队16名队员2日成功穿越南极内陆冰盖“大锅底”,进入冰盖最高处的冰穹A地区。当地时间早上8时(北京时间上午11时),昆仑队5辆雪地车从距离中山站990公里处的营地出发,不久即来到总体地形像一口锅一样的长距...
关键词:昆仑 南极 冰穹 中国 内陆冰盖 北京时间 科学考察 长距离 
我国极地科考机器人兵团亮相南极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年第3期36-36,共1页白阳 
在我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由固定翼飞行机器人、旋翼飞行机器人和冰盖漫游机器人3员“大将”组成的机器人兵团承担起丁南极科考中山站附近2处内陆冰盖的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机器人从实验阶段转入应用阶段。据悉,2架...
关键词:飞行机器人 南极 兵团 极地 内陆冰盖 科学考察活动 探测任务 地形地貌 
中国极地科考机器人兵团亮相南极内陆
《传感器世界》2015年第2期47-47,共1页
在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中,由固定翼飞行机器人、旋翼飞行机器人和冰盖漫游机器人组成的机器人兵团承担着中山站附近两处内陆冰盖的探测任务,这也意味着中国极地科考机器人首次从实验阶段转入应用阶段。
关键词:飞行机器人 内陆冰盖 中国 南极 兵团 极地 探测任务 固定翼 
极地机器人转向应用阶段
《中国科技财富》2015年第1期8-8,共1页
1月4日在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中,由固定翼飞行机器人,旋翼飞行机器人和冰盖漫游机器人3员“大将”组成的机器人兵团承担着中山站附近两处内陆冰盖的探测任务,这也意味着中国极地科考机器人首次从实验阶段转入应用阶段。
关键词:飞行机器人 应用 极地 内陆冰盖 探测任务 固定翼 中山站 中国 
高标准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使用
《居业》2014年第2期83-83,共1页
2月8日,一座以“泰山”命名的科学考察站在东南极内陆冰盖腹地建成开站。泰山站设计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410平方米,采用拼装式模块化轻型金属材料建设,同时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以及400吨级内陆运输车队设备。
关键词:东南极 泰山 中国 标准 科学考察站 固定翼飞机 内陆冰盖 建筑面积 
各具特色的南极科考站
《读写算(小学高年级)》2012年第5期13-14,共2页青云听涛 
我国首座南极内陆考察站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昆仑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3座南极科学考察站,巍然矗立在海拔4093米南极“冰盖之巅”,是目前南极所有科学考察站中海拔最...
关键词:南极科学考察站 内陆冰盖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 海拔 冰穹 
中国机器人首次在南极完成30公里自主行走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2年第2期49-49,共1页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顺利通过在南极的“身体素质”测验,并在内陆冰盖地区完成了30km的自主行走。
关键词:机器人 南极 中国 公里 身体素质 自主研发 内陆冰盖 
南极中山站站长日记(3)
《我们爱科学》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有一个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它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以后,我国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关键词:南极中山站 南极考察站 日记 站长 内陆冰盖 长城站 冰穹 
我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首次在南极冰盖自主行走
《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第5期12-12,共1页
经过近两个月的试验.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顺利通过在南极的”身体素质”测验.并在内陆冰盖地区完成了30公里的自主行走。这是中国机器人首次在南极冰盖实现自主行走。
关键词:南极冰盖 自主研发 机器人 内陆冰盖 身体素质 中国 极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