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诗学

作品数:1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樊宝英杨家海侯敏曾玲先方长安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苏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品位·经典》《理论与当代》《文艺评论》更多>>
相关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巴赫金读者接受诗学系统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22-135,共14页龚举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3BZW176)。
借力于复调小说理论、狂欢化诗学、时空体思维研究的劲风,巴学似乎不断迎来“被重新发现”的历史契机。不过,与创作主体论、作品本体论研究成果相比,有关巴赫金读者接受论方面的深入挖掘与系统梳理显著不足。事实上,巴赫金在读者接受本...
关键词:巴赫金 读者接受诗学 本质论 方法论 价值论 
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论被引量:1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85-94,共10页方长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86)。
新诗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新诗变为大众的诗,让大众读者能够读懂。从百年新诗史的大众化事实看,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诗学,具有三大思想内容:一是新诗大众化的“大众”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随时代语境改变而变...
关键词:变动的大众 文本大众化 读者依据论 现代性价值 诗学反思 
文本细读与接受诗学——舒婷《致橡树》的深层意蕴与历史语境被引量:1
《济宁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59-64,共6页徐秀明 
朦胧诗派并非组织严密、具有统一艺术宣言的文学流派。舒婷之所以能从众多诗派同仁中脱颖而出,成为文学史上整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除本人艺术成就卓越外,亦是社会思潮、历史语境等时势使然。舒婷诗歌的表面意象富有古典诗词的婉约冲...
关键词:舒婷 朦胧诗 文本细读 《致橡树》 
杜甫律诗现代接受诗学的审美解读——以《旅夜书怀》为例
《品位·经典》2018年第1期1-4,共4页周建强 
文学文本是一个开放的召唤未来读者探究与“探险”的自足结构,在作者创作建构起一个文学艺术文本之后,这一文本的建构还在延伸和继续。读者“现代”意义指向上的接受美学文本解构是我们当下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向上一路”和文本解读...
关键词:接受美学 杜甫律诗 现代解读 
嵇康接受诗学的圆融性
《理论与当代》2014年第3期52-53,共2页杨家海 
嵇康接受诗学主要是在谈论音乐接受过程中体现的,它与西方接受美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接受美学往往以接受者为中心来阐释文本,甚至忽视文本的意义,并忽视社会的规范性作用。嵇康既认识到接受者在接受和阐释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将...
关键词:嵇康 诗学 圆融性 接受美学 社会规范 接受过程 接受对象 接受效果 
嵇康接收诗学的文化背景研究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杨家海 
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嵇康接受诗学研究"(13d023)的阶段性成果
嵇康是一个魏晋时期的缩影,他融合了时代的纠结。因此,要了解嵇康接受诗学,必定要从他的时代出发,从他的文化背景说起,探寻不同的文化思想对他的接受诗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时儒学式微,道学复兴,玄学兴起,不同的文化背景促使嵇康形成...
关键词:儒学 道学 玄学 接受诗学 
接受诗学教育
《晚霞(上半月)》2013年第7期32-32,共1页王明凯 
阅读《吕进诗学隽语》,就像接受了一次诗学教育,让人轻松愉快,学有所得,事半功倍,受益匪浅。平时公务缠身,忙着上班,忙着下班,忙着应对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公文、搞不完的活动,碌碌无为地累,碌碌无为地苦。如果没有任务的...
关键词:诗学 教育 事半功倍 吕进 无为 
中国本土接受诗学的梳理与重构——评邓新华教授新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3年第3期43-44,共2页樊宝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接受理论,如阅读现象学、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接受论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等等。这些理论一反传统的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研究方法,主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重新定位,并构...
关键词:中国文论 诗学史 文学接受理论 邓新华 古代 教授 重构 读者反应批评 
《接受诗学》:一部新颖而系统的接受诗学专著
《文学教育》2012年第13期102-103,共2页邹建军 
周圣弘所著《接受诗学》以读者接受的角度讨论诗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作者对于"接受诗学"的思考,形成了一个具有体系性的理论框架;其次,《接受诗学》在某些方面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再次,本书...
关键词:周圣弘 《接受诗学》 古典诗学 西方诗学 
先秦儒家诗论接受美学思想萌芽初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66-69,共4页李咏梅 
先秦时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诗论,如《尚书》的"诗言志"、《左传》的赋诗言志、孔子对诗乐的评论、孟子的欣赏批评理论等。他们具有现代接受美学思想的萌芽,对六朝以后的批评鉴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终产生了《文心雕龙.知音》的较完整系...
关键词:儒家 诗论 批评 接受诗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