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概念

作品数:59被引量:10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糜海波孙亮栗荣邹农俭王先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革命史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农村商人阶级”概念及其演变(1921—1953)被引量:2
《苏区研究》2022年第5期101-114,共14页张爱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晚清以来山西乡村的经济结构与社会变迁研究”(21CZS055);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半耕半商:晚清至民国晋中农民的家庭经济与乡村社会”(2021W101)。
农村“商人”阶级是中共革命史叙述中一种特殊的阶级,指农村中农商兼营,并以商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者,与城市“商人”有明显区别。目前学界对农村阶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等阶级,对“商人”阶级还未有关注。...
关键词:革命 农村 中共 “商人” 阶级 
地主:阶级概念的建构与现代中国历史的展开被引量: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43-54,202-203,共14页王先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资料编年整理与研究”(17ZDA198)
作为阶级的地主概念,是伴随着现代历史进程而形成的事实。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传入中国并被接纳之前,社会生活中并没有形成地主阶级的话语。在阶级革命语境中,地主这一概念才获得时代性诠释,以地主为对象的现代革命历史进程由此展开。革...
关键词:地主 物权概念 阶级概念 现代中国 历史转变 
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多维度辨析被引量:5
《湖北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20-28,共9页莫小丽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社会哲学比较研究"(18CZX00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之间--评吉登斯的马克思观"(2017M610712)
正确认识和理解"阶级"概念是精准理解马克思阶级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然而,对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争论不休,存在着诸多模糊和混乱之处,他们并没有把"阶级是什么"与"什么形成阶级"这两个不同的难题区分...
关键词:剩余劳动 生产关系 政治法律 阶级意识 马克思 
重解马克思的“资产阶级”概念被引量:3
《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65-71,共7页陈培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域下的当代中国法治理念及其践行理路研究"(项目号15CZX008)的阶段性成果
经常被置于无产阶级对立面的"资产阶级"准确地讲只是大资产阶级或资本家阶级。如果企业主只是客观上作为资本的所有者,但并没有成为体现资本意志的"人格化的资本",那他就不是资本家,而可以称之为"企业家"。资产阶级必然灭亡,不是现实生...
关键词:资产阶级 资本家 企业主 企业家 
中共革命话语体系中“阶级”概念的演变、理解与塑造(1921—1937)被引量:14
《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4期53-63,共11页陈红娟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14CKS008)的阶段性成果
阶级"这一概念经历了从服务于国民革命话语体系到成为中共革命话语体系核心的转变,其政治功能亦实现了从"阶级联合"到"塑造敌我"的变迁。不同时期中共对"阶级"的理解并不相同,总体而言,存在一个由是否参加劳动、资产多寡等表层现象向经...
关键词:革命话语体系 “阶级” “阶级斗争” 划分阶级 表达性建构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中“阶级”概念的源起、语义与理解(1900—1920)被引量:15
《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8期15-26,共12页陈红娟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14CKS008)的阶段性成果
"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范畴,是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之一。从概念史视角考察"阶级"在1920年前《共产党宣言》译文中的原初指涉与多元化表达,可以发现,这一概念经历了不同文化间的语义旅行,在偏移原初内涵的同时...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阶级 阶级斗争 概念 中国化 
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传播与衍变——马克思阶级概念中国化研究之一
《贺州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56-60,共5页谢辉 李永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KS00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了阶级的形成与发展、阶级的划分标准、阶级意识与阶级斗争等重要内容,建立起科学的阶级分析理论。阶级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传播和衍变。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已经被中国先进知识...
关键词:阶级 阶级分析方法 衍变 
在逆全球化语境中重解“阶级”概念——一种基于信息化隐喻的解读被引量:5
《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4期33-41,共9页徐英瑾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15ZDB020)
根据《共产党宣言》的原始描述,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将自然地为无产阶级的全球化联合开辟道路。因此,马列经典作家的"阶级"概念显然具有超越地域局限性之内涵。然而,最近全球各国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却大有以民族地域为界,分裂各国劳工...
关键词:无产阶级 功能主义 信息技术 资本 全球化 逆全球化 
马克思阶级概念阐释根基的转换与误读——对阶级概念纯粹政治化理解的流行观点批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0-15,共6页孙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CZX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720029)
"隔断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关性"是对马克思阶级概念重新续写的关键所在。后世对马克思阶级概念的续写主要奠基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跃迁、后形而上学政治哲学的转型、话语政治的兴起以及现实社会主义困境等基础之上。任何试图重新理解阶...
关键词:生产关系 经济主义政治模式 阶级 权力垄断 
“权力垄断”不能成为重释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概念的根据——兼与王海明教授商榷
《探索》2012年第4期156-161,共6页孙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中的阶级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12CZX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生成规律与顶层设计"(2012YJC720029)
重新阐释"阶级"概念,是西方学者辩护与诋毁马克思共有的核心议题。王海明对此概念的理解认为,"阶级划分的根据或标准并不仅仅是经济关系,并不仅仅是生产资料垄断关系,还应该包括政治职务、政治权力的垄断关系。因此,将阶级定义为人们因...
关键词:阶级 经济主义政治模式 权力垄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