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电极表面

作品数:19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许媛媛苗晋锋胡宇芳缪鹏郭智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科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3-丙二硫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表面聚鲁米诺的电化学特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2期62-67,共6页惠晓宁 付文 郑行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02020347)
用1,3-丙二硫醇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形成了具有针孔结构的单分子自组装膜,且在酸性条件下,鲁米诺分子能够在该针孔膜内进行电化学聚合、形成1,3-丙二硫醇/聚鲁米诺复合膜。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在裸金电极表面直接进行电化学聚合形成...
关键词:1 3-丙二硫醇 金电极 鲁米诺分子 针孔膜 电化学聚合 
电化学方法研究脱脂乳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被引量:1
《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第12期113-117,122,共6页李昌高 曾善荣 赖理智 黄赣辉 邓丹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387)
本文研究脱脂乳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并探讨脱脂乳的变化对吸附的影响。以微分电容法研究脱脂乳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并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表征电极吸附,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不同脱脂乳在金电极表面的界面吸附。结果表明:在一定浓...
关键词:微分电容 吸附 金电极 石英晶体微天平 
碱性体系中金电极表面硫氰根离子的宽带和频光谱研究
《电化学》2015年第4期319-325,共7页徐媚 王静静 皇甫至超 王瑛 何玉韩 王朝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273179)资助
本文使用宽带和频光谱研究不同电位下碱性溶液中多晶金电极表面硫氰根离子(SCN-)的吸附行为.在-1.1 V^0.2 V(vs.SCE),C—N伸缩振动的Stark斜率的变化表明,随着电位正移,SCN-在金电极表面从N端吸附变为S端吸附.在较正电位下,C—N伸缩振...
关键词:宽带和频光谱 金电极 硫氰根离子 碱性电解质 
XPS-EDS联用技术分析金电极表面焊接不良的原因
《分析仪器》2014年第6期69-71,共3页诸葛兰剑 高伟建 李洁爱 
苏州大学实验室安全及设备管理教改项目(58333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75126)
金电极焊接不良,影响产品质量,焊接不良产生的原因通常与表面存在污染物有关。本实验采用能谱仪(EDS)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样品表面成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由Au、C、O、N等元素组成,而表面污染物中含有F元素,F1s的结...
关键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能谱仪 表面污染物 
硫普罗宁在金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及对Cu^(2+)的分析性能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2013年第6期773-776,共4页陶建中 郝海玲 汤波 许光日 
通过共价自组装方法将硫普罗宁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单分子膜,通过配位键富集Cu2+后,用十二烷基硫醇封闭电极表面"针孔",然后移去Cu2+,从而制成对Cu2+有印迹效应的修饰电极。应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单分子膜...
关键词:硫普罗宁 自组装单分子膜 金电极 铜离子 
金电极表面皮考酸的紫外拉曼散射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6期578-582,共5页张星 郝艳玲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090099);黔西南州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012-2);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科研资助项目(11xyyz04)
以皮考酸作为探针分子,在粗糙金电极表面获得了探针分子的紫外拉曼散射光谱(激发光波长λ=325nm),通过与未经粗糙化处理的金电极表面的皮考酸分子的拉曼散射谱比较,认为皮考酸分子在粗糙金电极表面产生了较强的SERS(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
关键词:紫外拉曼散射光谱 皮考酸 吸附 金电极 
去甲肾上腺素在金电极表面电氧化形成聚合膜的EQCM研究(英文)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年第6期779-786,共8页向灿辉 王文君 
Supported by the Foundation of Gui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黔科合J字[2013]2320号)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振阻抗分析法研究了金电极上去甲肾上腺素(NA)循环伏安电氧化形成聚合膜的过程,分别考察了溶液pH值、单体浓度及电位扫描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高于2×10-4mol·L-1和溶液pH≥4.49的条件下,去甲肾上...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 电氧化 分子内环化反应 聚合机理 
金电极表面上硫醇自组装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
《分析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273-278,共6页李志果 戴建远 史艳青 毕树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975049;20575025)
本文综述了金表面上硫醇自组装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包含表面预处理、电位控制、外加超声、微波和磁场、金属离子欠电位沉积和组装方式等几个方面。通过金表面上硫醇自组装影响因素的总结探讨,对硫醇单层的快速可控与重现构建具有重要的...
关键词:自组装单层  影响因素 综述 
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金电极表面上CO_2的还原被引量:3
《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第3期541-545,共5页陈晨 金葆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75001;20875001);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安徽大学"211计划"资助项目
以碳酸丙烯酯(PrC)为溶剂,高氯酸四丁基胺(TBAP)为电解质,利用电化学及红外光谱电化学开展了金电极上二氧化碳的还原研究。运用现场红外光谱跟踪电化学还原过程反应物及产物的生成和消失。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表明,在消耗CO2的同时...
关键词:CO2 电化学还原 红外光谱电化学 
铜在金电极表面的选择性化学镀富集的研究被引量:1
《分析化学》2005年第5期623-626,共4页邱健 景粉宁 何丽君 王春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73017)
在具有催化还原活性的金电极表面,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pH10.5酒石酸钾钠溶液中,通过化学镀方法,选择性地在金电极表面沉积了单层结构的铜膜。用开路电位时间谱技术(Op~t)、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表征了该溶液还原法对铜...
关键词:铜粒子 化学镀工艺 伏安法 还原剂 电沉积法 分离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