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诠释

作品数:44被引量:9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余治平姜海军刘洋乔东义梁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船山学刊》《史林》《中州学刊》《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经学诠释视域下的董仲舒“以德解经”思想
《衡水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袁新国 
汉代大儒董仲舒在解经历史中具有继往开来之地位,继承先儒“以德解经”之思想,提出“《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天”的解经理论。以此为解经宗旨,以《春秋》经为着重点,认为“德”为“六经”之大义,...
关键词:董仲舒 六经 《春秋》  
郑伯克段:破坏人伦秩序是大恶——公羊家亲亲尊尊复杂个案的辞法辨义被引量:1
《哲学分析》2024年第1期128-145,198,共19页余治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项目编号:19ZDA027)及“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ZD055)阶段性成果。
郑庄公杀死亲弟共叔段一案因为渗透着亲亲尊尊的纠结、政治与伦理的对冲而常被后世所议论,但《春秋》诠释史上却罕有论及郑伯大恶的根本原因是破坏人伦秩序。经文书“伯”而非“侯”,已有贬义,称“克”、书“段”则表明兄弟已宛若“途...
关键词:春秋辞法 郑庄公 共叔段 亲亲 尊尊 经学诠释 
体乎经,证乎梦--经学视角下的儒者“夫子梦”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2期24-33,共10页冯兵 于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AZX010)。
孔子自述梦见周公,由此开启了圣贤梦传统,而刘勰梦见孔子则开启了后世的“夫子梦”传统,此以明代儒者最为典型。儒者的“夫子梦”与其经学实践及经学思想密不可分,其中最具特色的主要有感发梦与证成梦两种类型。感发型的“夫子梦”具有...
关键词:夫子梦 经学诠释 姚舜牧 经典世界 
《儒行》篇: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孔子为儒者赋予价值规定的经学文本解读被引量:1
《中州学刊》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余治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21&ZD055)。
在早期儒者转型的时点上,孔子致力于“君子儒”的建构,有意把儒者群体带出“小人儒”的困境。《儒行》篇是孔子第一次自觉而系统地为整个阶层的职业行为制定标准,率先为儒者立范立则,赋予仁义价值规定。“待聘”“待问”“待举”“待取...
关键词:孔子 《儒行》 赋予规定 仁义 经学诠释 
王安石后传弟子经学诠释的思想与方法
《宋史研究论丛》2023年第2期136-146,共11页姜海军 
王安石在宋代经学史、思想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王安石的弟子继承发展了王安石经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并体现了王安石新学所共有的特征:经学解释时注重道德性命之学;关注儒家经典的名物典制,重视章句训诂、考据之学;利用佛老之学解...
关键词:王安石 北宋经学 宋代思想史 宋代政治文化 
贾公彦《周礼疏》中的经学诠释思想探微
《龙岩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61-67,共7页丁宸娴 乔东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经学的审美诠释研究”(22BZX1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五代书画美学考论”(22YJC760018)。
经学诠释问题是唐代经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贾公彦的《周礼疏》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疏曾被誉为“五经注疏”中最好的一部,该疏所蕴含的经学诠释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谶纬思想加以利用和重新释解;从经学的疏解理路、...
关键词:贾公彦 《周礼疏》 经学诠释 
“设官分职”催生“天下道术”:《周官》文本的经学诠释
《社会科学》2023年第11期25-35,共11页余治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项目编号:19ZDA027)的阶段性成果。
商周时代设官分职的行业知识开始产生跨界的、共通的思想观念,孕育出“天下道术”的胚胎。西周至春秋,各种职官都追求自家“道艺”,标志着职业、行业都在谋划精神超越。道成为上流精英所关注的主题,宏观而务虚。六德、六行以及阴德、阳...
关键词:早期中国 设官分职 天下道术 《周官》 经学诠释 
董仲舒“救文以质”论——基于《春秋繁露·王道》篇的经学诠释
《江淮论坛》2023年第5期96-102,共7页余治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21&ZD055)。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篇聚焦“救文以质”之道,专门分析《春秋》案例。齐桓、卫宣胥命于蒲,相互信任,是君子协定,而化繁为简、回归本真;宋伯姬“礼而信”,把人当人,尊礼而重信;齐桓征伐,有违周公东征之善质;“阳谷之会”上,齐桓公...
关键词:董仲舒 文质 法统 救文以质 经学诠释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周易·蒙》卦辞的经学诠释与哲学阐发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19-24,共6页唐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项目编号:19ZDA027);中华君子文化基金“董仲舒‘君子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观念研究”(项目编号:20JZKT10)。
《蒙》卦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揭示出求学与施教之间的交互关系与发生原理,近阳、亲师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本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求知欲是成功施教的关键。《彖》辞“志应”意指教师与童蒙之间志趣相合、性情呼应、灵魂互通的精...
关键词:《周易》 蒙卦 童蒙 经学 
兼之非礼:天王归惠公仲子之赗--基于《公羊传》隐公元年的文本诠释与礼义阐发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5-24,F0002,F0003,共12页余治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27)。
《春秋》有“王鲁”的旨意要求,隐公元年,周天子派遣使者来鲁国向已经下葬的惠公及其夫人仲子行赗礼,即赠送助主人送葬的用品。经文于不该称“天”的王者头上称了“天王”,于不该“归”的时点上“来归”,于不该连称的对象身上书若国君...
关键词:公羊学 孔子   经学诠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