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观

作品数:70被引量:6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胡金旺杨晋娟蓝卉高旭欧阳又梅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宜宾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利益之需”到“仁爱之亲”——董仲舒视域下秦汉君臣观的时代之变
《思想与文化》2023年第2期294-307,共14页臧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
君臣关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一环,韩非主张君王要虚壹而静,广纳谏言,以无为来消解臣下之谀,通过参验之术对臣下的功过进行赏罚,进而实现君王以“利益”驭臣,臣下以“利益”谀君。然而君王徇私枉法、穷奢无度、滥用刑罚等行为,极易打破君...
关键词:秦汉 儒学 君臣观 韩非 董仲舒 
《管子》历史观探微
《今古文创》2023年第28期70-72,共3页刘佳益 
《管子》一书集中体现了管仲学派的历史思想,包括天人观与君臣观两大方面,天人观中既有浓厚的天命鬼神色彩,也注重人事人为的作用。君臣观方面对君主和臣子的责任与义务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君臣和谐治理观。《管子》虽非系统论述历史思想...
关键词:《管子》 天人观 君臣观 
《管子》的君臣观与忠德观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57-64,共8页桑东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ZXB026):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
管子学派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之一,以其对现实政治的深切关注而成为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思想重镇。汇集管子学派思想的《管子》一书,顺应了姬周末期社会转型对“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吁求。针对君臣关系的变化和忠德观念的发展,《管子》系统...
关键词:《管子》 君臣观 忠德观 
《礼记》待放、去国礼考——兼论先秦儒家君臣观被引量:1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16-20,共5页王一帆 
待放、去国之礼最早出现在《礼记正义》中,意为大夫、士三谏国君不从而待放,听君命留国或去国。在离国时,要进行为期三个月以丧礼自处的包括服饰、饮食和生活上的礼节。大夫离国后,是否为旧君反服则根据旧君有无存其爵禄为准。待放、去...
关键词:待放 去国 儒家 君臣观 
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被引量:3
《中医研究》2021年第3期1-4,共4页薛进旭 毛慧芳 李东顶 葛开发 梁永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8XMZ031);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201724)。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关于它的争论由来已久,莫衷一是。针对这种情况,在对《黄帝内经》和前人研究成果学习的基础上,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角度探讨了“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相关问题,从而更有效地表明了...
关键词: 君臣观 《黄帝内经》 先秦-唐时期 
“夷狄不足为君论”:两晋时期“夷夏”君臣观的政治宣扬及其影响被引量:5
《中州学刊》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王东洋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唐时期官吏考课制度变迁研究”(2019BLS00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魏洛阳时代综合研究”(2019-ZZJH-354)。
少数民族内迁及其首领在北方筹建政权,对两晋王朝造成巨大政治压力,夷夏之辨得以强化,“夷狄不足为君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宣扬少数民族首领为君自古未有,为臣则有先例,“夷狄”根本不具备称帝的资格。“夷狄不足为君论”从君臣关系的...
关键词:两晋 夷夏君臣观 “夷狄不足为君” 
李世熊对“盛衰之大原”的探索
《原道》2020年第2期204-213,共10页张宇 
对"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之大原"的探索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核心部分,甲申国变后,明遗民更是从各个方面对之进行探索,君臣伦理和八股取士则是他们探索的重点。李世熊是明末清初福建汀州府的文学领袖,他对"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之大原"的探...
关键词:李世熊 君臣观 科举制 实学思潮 
从《楚辞集注》看朱熹的君臣观被引量:1
《闽台文化研究》2020年第4期46-52,共7页李胜垒 
朱熹在《楚辞集注》中,抒发了自己在君臣方面的一系列思想。首先,他认为德行是君主得以产生的因素,也是君主统治连续延绵的的保证,阐释了不修德行所出现的消极影响,同时主张君主应该选用贤臣、辨明忠邪。其次,他阐述了臣子所应具有的忠...
关键词:朱熹《 楚辞集注》 君臣观 
从君臣民关系论荀子对孔子君臣观的修正被引量:1
《西部学刊》2020年第21期43-46,共4页王宇娇 
君臣观是协调最高统治者与下属及黎民百姓的关系,从而使君臣活动有序化、君臣关系和谐化的观点。在君臣民关系上,孔子依礼构建双向动态君臣关系,指出人君应敬民、重民、爱民,且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度极高;而荀子为维护贵贱等级秩序构...
关键词:孔子 荀子 君臣民关系 修正 
郭店楚简所见儒家君臣观源流论析
《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4期78-84,共7页李健胜 牛杰群 
郭店楚简所见君主因需而生、以“礼”治民,臣下应当效忠君主,君臣关系乃父子关系的延伸等观念,皆源起于商周时期的思想观念。郭店楚简中“恒称其君之恶”、“亲”重于“君”等观念,则是先秦儒家“从道不从君”思想的延续或深化。郭店楚...
关键词:郭店楚简 君道观 臣道观 君臣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