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学史观

作品数:79被引量:21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关纪新曹顺庆付海鸿徐新建李晓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中国民族》《华文文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民族文学史观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69-176,共8页徐俊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民族文化交融视野下的云南宗祠调查与研究”(17CMZ020);2020年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YNWR-QNBJ-2020-171);2019年度云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学者项目(2019YXQN01)阶段性成果。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转型升级,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顺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意志和时代话语主潮。多民族文学史观的阈限、中华民族文学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国家政治、对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认知的纠偏...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学史观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 发生逻辑 建构路径 
残缺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被引量:2
《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第2期201-212,共12页曹顺庆 翟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方古代文艺理论重要范畴、话语体系研究与资料整理”(19ZDA289)。
中国是文学大国,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和教材从寥寥著述到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研究体系,论著颇多,蔚为大观。本文梳理已有的中国古代文学通史类著作,在肯定先...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话语 横向发展 多民族文学史观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艺评论力量——新疆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晓峰教授访谈被引量:4
《社会科学家》2022年第1期3-10,共8页李晓峰 邹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21&ZD269)的阶段性成果。
从学术史的意义上说“,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坚持在“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的整体视野中思考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学科属性及地位,一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也为回应学界关于“重写文学...
关键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艺评论 
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陶立璠学术研究谫论被引量:1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6期107-113,共7页毛巧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学术史”(项目编号:20BZW190)的阶段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学者资助计划“新中国七十年民间文学学术史研究”阶段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民俗学学科亟待恢复与重建,陶立璠以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为基础,展开多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并逐步转向民俗学研究。他以教学经验为基础编纂了《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民俗学概论》等教材,凸显了不同地域、不同民...
关键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民俗学概论》 中日联合民俗考察 田野作业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被引量:24
《东吴学术》2019年第5期21-42,共22页刘大先 
二○一八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制度研究(18ZDA271)”的阶段性成果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密切联系着政治身份、社会转型与时代变迁——它在缘起之初就具有国家文化普查与普及、文学组织与建设、文学教育与提高的内涵,对于"文学"的认知也带有"泛文学"或者说"大文学观"的意味。七十年来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史 各民族文学关系 多民族文学史观 学术史 
新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史综述
《阿来研究》2019年第1期172-191,共20页刘亚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史(1949-2009)”(项目编号:13&ZD121)阶段性成果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是个复杂的集合体,在南北朝时文论家刘勰、钟嵘出现的同时期,就出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诗学理论,如彝族的举奢哲和阿买妮的《彝族诗文论》,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经历朝历代,时而繁荣,时而暗淡,一直是中国文论整体中...
关键词:文论话语 现代转换 古代文论 文论研究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满族文学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语用逻辑辨正被引量:2
《江汉论坛》2019年第5期84-89,共6页龚举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少数民族比较诗学体系建构研究(1949-2015)"(16BZW183)
中华文学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学,中华文学史是中华各民族口传文学、书面文学和网络文学合构而成的历史。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发生,拥有社会情境、文学环境和系统建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现实吁求等多种伦理合法性。但是,中华民族文...
关键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语用逻辑 辨正 历史情境 内应机制 全称诉求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复合响应逻辑被引量:2
《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177-183,共7页龚小雨 龚举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少数民族比较诗学体系建构研究(1949-2015)"(16BZW183)阶段性成果
基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情境,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助"重写文学史"的文化契机,建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其制导下的多民族文学史的话题走进当下学术视野。尽管"多民族文学"和"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内涵与外延还存在一定歧义和...
关键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响应逻辑 文化战略 整体性 非一元论 现代性 民族维度 
《民族文学研究》与“多民族文学史观”:倡导、建构及阐释被引量:2
《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5-17,共13页向贵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项目编号:11&ZD112)阶段性成果
《民族文学研究》三十三年的办刊历程是不断恢复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文学这一历史事实的过程。其具体运作路径是:以文学史编纂为凭借,以举办论坛、开设专栏为具体措施,倡导"充分研究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学关系及其贡献""建...
关键词:《民族文学研究》 多民族文学史观 学科建设 
简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创建及教学被引量:3
《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第5期34-42,共9页付海鸿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104)阶段性成果
从"识字"与"写史"运动来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创建及其教学,一方面体现了新中国民族平等的国策,以达到民族团结的愿景;另一方面在知识谱系的层面力图还原民族文学应有的价值与地位,进而实现整体的中国多民族文学教学。以中国社会...
关键词:文学教育 民族平等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