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化

作品数:751被引量:35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建平唐正芒魏华龄文丰义覃静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桂林市政协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重庆社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期刊的演进及其影响被引量:1
《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105-110,共6页唐海宏 
作为传播戏剧的重要载体之一,抗战时期重庆的戏剧期刊见证了抗战戏剧创作、戏剧理论批评、抗战戏剧运动发展的全过程,在分布时段、编辑、作者、刊物的审美取向和内容上都具有鲜明的演进特点。可以说,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期刊是同期全国戏...
关键词:抗战文化 戏剧期刊 戏剧创作 
抗战大后方文化人的功用及其贡献被引量:1
《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103-108,共6页彭星霖 潘洵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化人对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文化人对抗战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唤醒民族觉醒,宣传、动员民众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实现文艺大众化的质的飞跃,创造繁荣的抗战文化;推动大后方的民主进程。当下文化人的重要...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 大后方文化人 抗战文化 
抗战时期歌谣与诗歌的关系被引量:2
《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110-115,共6页李文富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受到战争的巨大冲击,包括歌谣、诗歌在内的文学形式的常规发展路径被外力粗暴阻断。"歌谣体"作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文体应运而生。由于在主题、内容、情感、创作手法、修辞技巧、语言表达、创作主体等方面都难以...
关键词:抗战歌谣 抗战诗歌 抗战文化 
郭沫若抗战历史剧的悲剧叙事与现实关怀
《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105-109,共5页刘海洲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40年代左翼文学创作研究"(批准号:12BZW087);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2012年度重点项目"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政治文化阐释"(批准号:GY12A02)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出现历史剧创作的高潮,尤其以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最有代表性。郭沫若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六部历史剧,采用悲剧这一叙事形式,塑造了屈原、聂嫈等志士仁人为祖国和民族慷慨赴难、从容就义的悲壮形象,彰显这些历...
关键词:郭沫若 抗战历史剧 抗战文化 
陪都文学的书写意向与文化蕴涵被引量:1
《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110-115,共6页郝明工 
陪都文学是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其区域文学构成具有从陪都气象到山城意象这一由表及里的双重文化蕴涵,并且在从抗战前期到抗战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在文化导向转换之中文本书写的史诗建构这一趋向。
关键词:陪都文学 重庆文学 抗战文化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特点与功用被引量:1
《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95-100,共6页张顺昌 
抗战时期,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重心的西移,西南大后方从文化边缘走向文化中心。抗日救亡的特殊历史环境使大后方文化发展呈现出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性、更大的包容性、中外文化的互动性。大后方抗战文化发展,保护了中华民族共...
关键词:抗战时期 抗战大后方 抗战文化 
湖南抗战文化的勃兴及其影响
《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95-101,共7页萧栋梁 
湖南不仅是是"九一八"后全国抗战文化运动兴起最早,声威最壮,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而且是"七七"后一年半内,全国抗战文化的传播、辐射中心,丰富、发展、壮大了全国抗战文化运动的声威和内涵,对推动全国抗战文化深入发展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湖南抗战 抗战文化 
国内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6
《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94-101,共8页唐正芒 高文学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抗战文化的研究逐渐重视,涌现出一批数量可观、富含价值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学界对抗战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基本特征、内容、发展方向,抗战文化与妇女运动、抗战文化的表现形式、抗战文化遗迹的发掘与保护,华侨抗战...
关键词:抗战文化 中国共产党 研究述评 
论重庆抗战文化地图中的“文协”
《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105-109,共5页彭玉斌 
重庆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重庆文化与重庆抗战文学主流"(项目编号:2001-ZWF08)的部分成果
作为一个文艺统战组织,“文协”决非普通的文艺团体。本文将“文协”在渝期间领导和组织的各种抗战文化活动放在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全面考察,概括出其团结协作的广泛性、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坚持斗争的持久性和组织存在的战时性,...
关键词:重庆 发展 组织 团结协作 领导 文艺团体 抗战文化 政治目的性 历史进程 统战 
战国策派的改造国民性思想被引量:2
《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110-112,共3页王学振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重点课题"重庆抗战文学理论"(项目编号:2003-ZWF11)的部分成果
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严酷的国际竞争局势,战国策派学人提出了其改造国民性思想:把官僚化、文人化、乡愿化、阿Q化的“柔道的人格型”改造为具有柯伯尼宇宙观、战士式人生观、“忠为第一”、文武并重的“刚道的人格型”。战国策派还...
关键词:改造国民性 文人化 阿Q 悲剧精神 独特 文学艺术 思想 战国策派 抗战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