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工

作品数:86被引量:5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陪都重庆网络新闻传播陪都抗战时期新闻传播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红岩春秋》《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简析陪都重庆的游记小品被引量:1
《抗战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118-125,共8页郝明工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散文书写,无论是游记,还是小品,在抗战前期都面临着报告文学热的挤压而勉力生存;在抗战后期重返美文而渐入佳境,不仅开拓出一份独特的文学景观,更是留下一方有待欣赏与研究的文学天地。
关键词:陪都重庆 游记 小品 
试析陪都重庆的“民族文学运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5,共5页郝明工 
陪都重庆的"民族文学运动",一开始就遭到政治性批评,而缺乏学术性考察,这就需要进行历史还原,通过文本解读以还其本来面目,从而给予其应有的评价,来澄清长期以来的种种偏见。
关键词:陪都重庆 民族文学运动 历史还原 
试析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两大区域机制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年第3期179-191,共13页郝明工 
一所谓区域机制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区域分化过程之中,在特定时空的区域内形成的文学机制。文学机制不同于文学制度、文学体制这些在文学运动之中生成的刚性构成,而是具有刚性与柔性的双重构成,并且在文本书写、文本传播、文本接受三个环...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区域分化 政治体制 文学运动 民国机制 
跨世纪、跨边界——李怡的学术研究轨迹
《创作与评论》2017年第20期26-31,共6页郝明工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1987年,方始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李怡,就逐渐以其新诗研究、乡土文化与文学研究、鲁迅研究及文学社团研究,得到学界认可,充分崭露出学术新锐的发展势头来。进入新世纪以来,李怡的学术研究更是努力拓展...
关键词:学术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李怡 边界 抗战文学研究 文学现代性 八十年代 新诗研究 
简论陪都重庆的“新现实主义”论辩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6,共6页郝明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文学稀见题材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BZW154)
陪都重庆的"新现实主义"论辩,始于来自苏联文坛的政治影响,终于反省这一政治影响。由此,必须更新现实主义传统,在战时坚持批判现实,以踏上现实主义的中国之路。
关键词:陪都重庆 “新现实主义” 论辩 
网络新闻传播与舆论效应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1期123-126,共4页郝明工 
网络新闻传播通过发挥空前的传播优势,使舆论生成与舆论导向趋于一致,从而有利于在舆论表达之中形成舆论效应,以进行社会公共生活的公民自我调控。
关键词:网络 新闻传播 舆论效应 
陪都重庆与现代青年的战时培养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42-47,共6页郝明工 
抗战时期,随着中国大学从东部迁往西部,陪都重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心,加快了现代青年的培养与中国大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陪都重庆 现代青年 战时培养 
抗战精神的陪都建构
《抗战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21-34,共14页郝明工 
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为基本构成的中国现代精神,其陪都建构在抗战前期以高扬爱国主义为基调,而在后期则以拥抱民主主义为导向,在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相辅相成之中迎来了抗战胜利,展现出走向现代国家的中国轨迹。
关键词:抗战精神 陪都重庆 双重建构 
女性文学的世纪梦
《励耘学刊》2015年第1期117-133,共17页郝明工 
如何评价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写作,必须置于现代转型的中国过程之中来进行历史考察,以探讨女性文学在20世纪中国出现的可能性。传统的女子文学与现代的女性文学之间的文化差异,直接表现为是否出现了女性写作,20世纪中国的女性写作应该是现...
关键词:20世纪的中国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网络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被引量: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郝明工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无限的传播开放性与普适性,发挥出空前的传播优势,有助于舆论导向转变为舆论引导,从而有利于舆论表达与舆论生成。
关键词:网络 新闻传播 舆论引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