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重庆

作品数:284被引量:12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郝明工刘宜靖龙红梁勇第张涛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抗战中诞生的中国第一座地下水电站
《炎黄春秋》2024年第9期79-82,共4页申翔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为保存中国军工的实力,将大量分布于沿海的军工企业迁至陪都重庆及周边地区,组建七大兵工厂,重庆成为大后方的主要军工生产基地。这些兵工企业在艰苦的条件下恢复生产,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就有...
关键词:国民政府军政部 军工企业 地下水电站 兵工企业 第四十一 中国军工 陪都重庆 兵工署 
抗战中诞生的中国第一座地下水电站
《工会信息》2024年第18期44-46,共3页申翔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为保存中国军工的实力,将大量分布于沿海的军工企业迁至陪都重庆及周边地区,组建七大兵工厂,重庆成为大后方的主要军工生产基地。这些兵工企业在艰苦的条件下恢复生产,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就有...
关键词:国民政府军政部 军工企业 地下水电站 兵工企业 第四十一 中国军工 陪都重庆 兵工署 
全面抗战时期《新民报》成为我党的知心朋友
《工会信息》2024年第14期35-37,共3页胡平原 
《新民报》,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力主宣传抗日,鞭打卖国,备受全国各地读者喜爱。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后,《新民报》内迁到陪都重庆,随后四川省会的成都也办起了《新民报》。成渝两地《新民报》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
关键词:《新民报》 抗战大后方 全面抗战时期 陈铭德 知心朋友 陪都重庆 南京办事处 鞭打 
谈谈《基督山恩仇记》徐蔚南译本之出版问题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7期131-133,共3页北塔 
徐蔚南在陪都重庆时坚持翻译文学作品,并且得到茅盾的公开表彰。1945年5月,在《文哨》第1卷第1期上,茅盾发表了长文《近年来介绍的外国文学》,列举了数十种译著,其中说:“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徐蔚南译,五十年代社)。”茅盾这...
关键词:大仲马 外国文学 陪都重庆 五十年代 翻译文学作品 徐蔚 基督山恩仇记 茅盾 
陪都重庆的灯下黑:袍哥与烟毒治理失败之原因
《历史教学问题》2024年第1期76-83,91,206,共10页李靖 魏楚雄 
烟毒是影响近代中国的一个重大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后,在国联指导下展开了全面的禁毒运动;甚至在抗战期间迁都重庆后,它也仍未放弃对烟毒的治理。但是,国民政府对于重庆社会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控制深度依赖于地方势力和袍哥组织,因...
关键词:烟毒治理 袍哥 帮会 地方势力 战时重庆 
胜迹秘境大佛寺以营造学社潼南考察之旅为线索
《大众考古》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肖伊绯(文/图) 
1940年1月12日,清晨七时半,由梁思成率领的营造学社一行前往川东潼南(今重庆潼南区)大佛寺考察,这是他们计划中返回陪都重庆之前的最后一次考察。此时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旅已开展近五个月。因为在潼南当地“闻大足宝鼎寺有唐千手...
关键词:摩崖造像 千手观音 营造学社 梁思成 大佛寺 大足 陪都重庆 古建筑 
老舍作抗战人名诗
《文史春秋》2023年第12期41-45,共5页颜坤琰 
人名诗,顾名思义,就是把不同的人名文史春秋联缀成诗句,其间不用一个虚字,组成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也有七言者,但难度更大些。老舍喜爱写旧诗,也喜爱写人名诗,一生创作了240多首旧诗,其中包括7首人名诗。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陪都重...
关键词:五言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 陪都重庆 文史春秋 名诗 老舍 旧诗 
重庆防空洞的历史记忆
《中国人民防空》2023年第11期73-75,共3页汪火明 连志坚 
“历史屈辱需谨记,吾辈敢忘国忧。”自1938年2月开始,侵华日军为了彻底摧毁我国军民的抗战意志,达到以炸迫降、迅速结束中国战事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当时的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6年10个月的大规模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日机空...
关键词:资产损失 无差别轰炸 陪都重庆 历史记忆 防空洞 侵华日军 
国际知识社:被英国收买的间谍组织
《文史博览》2023年第11期58-58,共1页王小梅 
1944年初,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发行了一本名为《国际知识》的杂志,每月出版一期,内容是综合报道当时世界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的动态,经常有王芃生、崔万秋等人发表文章。国际知识杂志社的地址在重庆中山路上清寺附近。社长罗坚白,湖南人...
关键词:张学良 国民政府 陪都重庆 湖南人 东北军 日本留学 中山路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传统绘画中的象征性题材研究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3年第8期98-100,共3页梁勇第 
重庆社科规划项目“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绘画创作题材研究”(2020PY72)阶段性研究成果。
抗战时期,在陪都重庆的大后方,书画艺术家们根据抗战现实的吁求,在“抗战救亡”的时代旋律下,以画笔作为武器,创作出大批的抗战宣传绘画。而擅长传统绘画并习惯于以山水、花鸟题材抒写胸意、寄托情思的传统文人画家们,也根据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抗战 陪都重庆 传统绘画 象征性 题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