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辨

作品数:10179被引量:15089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小辉朱则杰尤炜祥柳建钰李强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史学月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秦人华夏认同历程考辨
《史学月刊》2025年第1期5-16,共12页单印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出土简牍所见秦至汉初地方职官管理研究”(24BZS006)。
先秦时期,秦人经过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逐渐从华夏边缘融入核心。出土史料为我们展现了这一历程的细节与实态。西周中晚期,尽管秦人对华夏族群的核心周王室表示认同,但是金文显示,此时秦人仍被华夏族群视为边缘族群,被称为“夷”。春秋早...
关键词:秦人 华夏 文化认同 出土史料 
秦汉“三环”非唐代三审制来源考辨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23年第4期5-15,共11页郑显文 王洁 
上海市教委2017年度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新发现的古代各民族的法律文书整理及研究”(2017-01-07-00-02-E00048)。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学术界对秦汉至隋唐之际告诉程序的认识一直存在很大分歧。近年来,随着秦汉法律竹简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发现,可以对古代诉讼制度产生新的认识。通过对秦汉时期的“三环”、汉代“三日复问”和唐代三审制度...
关键词:秦汉 三环 诬告 三日复问 三审制度 
化腐朽为神奇:顾颉刚“伪书移置说”的建立及其反响被引量:2
《史学月刊》2022年第10期90-98,共9页汤莹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顾颉刚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研究”(21DLSJ02)。
古书考辨是顾颉刚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颉刚早在走上“疑古”之路后不久,便初步形成了“移置”的观念,但他正式将这一观念公之于众,则直接缘起于学界对其处理伪书方式的误解。所谓“伪书移置说”,即将“伪书”置于“作伪的时代”,使...
关键词:顾颉刚 古书考辨 伪书移置说 古史层累说 
《续汉书·百官一》太尉掾史属条本注考辨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21年第6期5-15,共11页张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魏辟除制度研究”(18BZS039)
《续汉书·百官一》太尉掾史属条本注,是关于辟除制度早期形态颇为有限的史料中较早和较为系统者,特别是其中的"或曰"句、"故曰"句,是研究辟除制度的重要史料。对此史料的基础研究,目前似乎还不甚充分,并存在若干疏失。究其根源,既有《...
关键词:汉代 汉旧注 太尉掾史属条本注 公府掾史 辟除制度 
明初怀庆府“粮重”说考辨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21年第3期133-136,共4页刘文文 
所谓"粮重",就是"赋役重"或者"赋税重",一般是指某个地方同等条件下承担了比法定标准更重的赋税负担,常常会涉及到与周边区域的比较。明朝有一些地方被称为格外"粮重",其中河南怀庆府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粮重"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是...
关键词:怀庆府 法定标准 史料记载 周边区域 同等条件 考辨 赋税负担 
孟子“处士横议”说考辨——兼论孟子的语言伦理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17年第9期43-51,136,共10页周淑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孟学史研究"(11AZD051)
批判"处士横议"是孟子人生中的大举措,然而当代学者对处士身份的认识并不统一,有学者将处士释为"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之人"。这一解释不仅违背战国史实,也消解了孟子批判"处士横议"的合理性。孟子以"善言"为标准,以立言行仁为主旨,以"知言...
关键词:处士 隐士 横议 善言 知言 
曹操陈留起兵史迹考辨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16年第2期15-26,共12页宋杰 
史学界通常认为曹操于中平六年九月离京后直奔陈留聚众起兵,未曾回到家乡谯县,其原因是他有"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的战略意图,且需依赖盟主袁绍和陈留太守张邈的支持。但考证史籍可知,当时张邈尚未来到陈留,曹操出逃后曾返乡募兵,并遭...
关键词:曹操 张邈 袁绍 董卓 陈留  
秦代“城旦舂”考辨——兼论秦律的一些特点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24-34,78,共12页张新超 
秦代的"城旦舂"有两种含义:一指某一级刑罚,二指某一类罪犯。作为刑罚的"城旦舂"包括"刑城旦舂"和"完城旦舂"两大类型。其中"刑城旦舂"分为"黥为城旦舂"和"斩为城旦舂"两等,"黥劓城旦舂"和"斩黥城旦舂"则属于加刑。不存在"耐城旦舂"刑...
关键词:秦代 城旦舂 刑等 秦律 附加惩罚措施 
张衡仕职考辨
《史学月刊》2014年第9期41-47,共7页吴从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谶纬与汉代文学"(编号:13FZW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衡《大司农鲍德诔》以及大将军邓骘"累召"等表明,鲍德当于安帝永初三年(109年)十一月继何熙之后为大司农,其为南阳太守时间为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至安帝永初三年(109年),张衡为鲍德主簿时间亦大体如此。《后汉书·律历志》所载张衡...
关键词:张衡 仕职 主簿 尚书郎 太史令 
《礼记·檀弓上》曾子责子夏考辨——兼谈孔门弟子是“和而不同”的君子群体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13年第2期24-30,共7页高培华 
《礼记·檀弓上》曾子责子夏"三罪"一节,后儒多误解,并影响到对儒学史的认识。通过考辨子夏丧亲、丧子的时间地点可知,丧亲、丧子对子夏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有三:一是丧亲时子夏年轻体壮经得起巨大哀痛的打击,丧子时年老体衰精神承受力...
关键词:《礼记·檀弓上》 曾子 子夏 丧亲真相 和而不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