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萍

作品数:12被引量:3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宋代爱物孟学奏议宋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代哲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语》与《孔丛子》论《诗》的传承与递变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9期116-119,共4页张亦清 周淑萍 
通过对《论语》与《孔丛子》中孔子论《诗》部分的比较,能够看到两书论《诗》在有区别的同时也具有一脉相承性。在简要厘清《孔丛子》的真伪问题之后,以其具有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前提,比较分析两书中的孔子论《诗》情况,可得:在方法...
关键词:论语 孔丛子 孔子 诗学思想 
孟子“处士横议”说考辨——兼论孟子的语言伦理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17年第9期43-51,136,共10页周淑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孟学史研究"(11AZD051)
批判"处士横议"是孟子人生中的大举措,然而当代学者对处士身份的认识并不统一,有学者将处士释为"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之人"。这一解释不仅违背战国史实,也消解了孟子批判"处士横议"的合理性。孟子以"善言"为标准,以立言行仁为主旨,以"知言...
关键词:处士 隐士 横议 善言 知言 
敦煌文学与儒学关系述论
《敦煌研究》2015年第4期89-96,共8页周淑萍 
"中国孟学史研究"(11AZD051)
敦煌文学与儒学关系密切而错综复杂。敦煌文学尊崇儒家大义,故以儒家思想为其基源性母题,形成其经世济俗的基调。同时,敦煌文学又不满官方儒学的权威,故又魔化孔子,戏谑儒家经典。面对儒佛之争,敦煌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积极调适儒佛关系...
关键词:敦煌文学 儒学 儒学权威 儒佛之争 
孟子与宋代政治文化——以宋人奏议为中心被引量:1
《孔子研究》2014年第3期31-40,共10页周淑萍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孟学史研究"(项目编号:11AZD051)的阶段性成果
尊孟是有宋一代的社会风尚,孟学在宋代达到鼎盛。与宋代思想家大力张扬孟子"内圣"不同的是,宋臣积极致力于孟子"外王"事功的实践。孟子学说既是激发宋代士大夫强烈的政治主体意识和涵育其基本政治素质的理论源泉,也是宋代士大夫坚持政...
关键词:孟子 孟学 奏议 宋代 政治文化 
宋代易学诠释与孟学的会通被引量: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8-25,共8页周淑萍 
以《孟子》注释《周易》是宋代易学诠释的新变化。宋代易学家对孟子学说的吸收和解读,彰显了儒家人文价值观,凸显了宋代易学注重义理的特点,丰富了宋代易学的诠释内涵、诠释风格。而以《周易》注释《孟子》,则塑造了宋代的孟子形象,构...
关键词:宋代 易学 孟学 《周易》《孟子》 
宋代学人对两宋非孟思潮的理论回击被引量:1
《现代哲学》2007年第5期78-83,共6页周淑萍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两宋孟学史>(项目编号2005BZX032)阶段性成果
在宋代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中,出现了一些非孟者,他们对孟子的批评成为孟子升格运动中的不和谐音。以胡宏、张九成、余允文为代表的宋代学者对非孟者进行了直接的回击。他们的回击不仅对于消除人们对孟子的疑虑和巩固孟子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宋代 非孟 胡宏 张九成 余允文 
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与宋代儒学转型被引量:5
《史学月刊》2007年第8期89-95,共7页周淑萍 
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5BZX032)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孟子在宋代以前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他的地位甚至不及周公、颜回,至多与荀子比肩齐名,然而到了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从此确定了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原因之一,就是孟子为宋代儒学走出困境、完成儒学的转型...
关键词:孟子 宋代儒学 学术转型 
“美是顺乎‘天性’的发展”献疑被引量:1
《孔子研究》2003年第4期114-119,共6页周淑萍 
“充实之谓美”是孟子伦理美学命题 ,它着眼于尽心、知性 ,针对“有诸己”的主体 ,并不涉及主体以外的客体 ,因此 ,将“充实之谓美”理解为“世界上一切事物 (包括人 )其‘天性’得到充分发展 ,以至完备 ,这就是美” ,进而认为“美是顺...
关键词:孟子 “天性”观 伦理美学 价值观念 “爱物”观 
论孟子自然观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80-85,共6页周淑萍 
孟子在阐述其伦理道德、哲学、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表达出对自然的认识和看法, 认为自然万物是纷繁复杂的,人类源于自然,依赖自然生存,人类也可以改变自然、治理 自 然为自己服务。但人类更应当“爱物”,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孟子  爱物 自然观 现代价值  自然 
孟子义利观新探被引量: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66-70,共5页周淑萍 
在义利问题上,孟子没有忽视人们物质欲望的正当性,承认人们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抛弃利,肯定人们对财利的欲望是人们的基本欲求,所以他不反对求利。但是,他又把义引入了求利活动,认为义即精神才是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他对不同层...
关键词:孟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