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学

作品数:251被引量:26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崔丽萍刘瑾辉梁涛李锐李峻岫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孟学与荀学统合新论——基于古典时期中国哲学治欲的视角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27-40,共14页张昭炜 
在古典时期的希腊化时代,希腊哲学的主题从自然转向人本身,治欲哲学蓬勃发展;同时期的中国哲学也有相似的主题,其中儒家哲学以孟学与荀学为代表,两者可追溯至《召诰》的敬德与节性,并可视作孔颜“克己复礼”之克的道德主体能动性与欲望...
关键词:敬德节性 克己复礼 孟学与荀学统合 治疗欲望 
冲突与调适:明初庙堂政治与孟学关系考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22-129,共8页李谷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政德创造性转化理路研究(22CKS025);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衍义补》的政治文化诉求及其当代价值(19CQXJ50);山东大学(威海)文科科研培育重点项目:明代治国方略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研究(2024WHWKPYZD001)。
明初庙堂政治与孟学发生激烈的冲突,太祖、成祖两代君主为解决与孟学在理念上的矛盾采取了各种手段。明太祖时期发生“罢黜孟子配享”和“编修《孟子节文》”两大事件,明成祖时期又低调地废止《孟子节文》并颁行《四书大全》作为科举的...
关键词:庙堂政治 明代孟学 《孟子节文》 《四书大全》 
何以成人:孔孟之道的人学精神——读《孔孟学述》
《华夏文化》2024年第2期48-50,共3页黄熙 
中华文化之根在儒学,儒学之根在孔孟。在文化自信与“双创”的时代背景下,诸多学者已经尝试突破传统儒学的藩篱,用各种新方法、新视野来探究传统儒学的历史贡献与现实价值,提出了“政治儒学”“社会儒学”“生活儒学”“教化儒学”等,...
关键词:张岂之 文化自信 双创 孔孟思想 儒学 深度剖析 孔孟之道 最底层 
追寻元典 彰显孟学——评《〈孟子〉学术史》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22-123,共2页李会富 
按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的说法,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后世文明的一次次飞跃发展总是要回顾“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并从中获得生存的智慧,点燃前进的火焰。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轴心时...
关键词:轴心时代 《孟子》 德国哲学家 生存的智慧 元典 文化巨人 世界文明古国 经典文献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理论特质——从古今学者对孟学的不同定性谈起
《理论月刊》2024年第5期150-160,共11页吴天明 
古人均视孟学为治国之学,而非今人所认为的哲学。孟子虽有哲学思想,但其核心只是要求恢复井田制“,劳力者”得其食“,劳心者”得世禄,如此而已。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均显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起源于黄帝古城时代,大体与阶级、私有制和国...
关键词:孟子 儒家 国学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试论简帛《五行》的成德工夫路径
《江汉论坛》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胡振坤 
简帛《五行》篇中的成德工夫路径,是人依据自身本有的德性成就圣人境界的中间环节。在身心关系方面,《五行》的“慎”“独”应作全新的理解:“慎”是指心中德之五行间的关系,“独”是指生理之身与道德主体之心的身心关系,以此为基础,《...
关键词:简帛《五行》 思孟学派 先秦儒家 工夫论 
莫忘作歌人姓李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4年第3期26-27,共2页刘志坤 
诗至盛唐,大师辈出,百花争妍。诗作不论题材、内容,还是章法、技巧,都为后世开辟了学习和效法的门径。不过师法大师,终非易事。清代的袁枚就说,向李、杜学,容易“粗”;向王、孟学,容易“弱”;向元、白学,容易“浅”。若不能吸纳精华,捐...
关键词:袁枚 百花争妍 李贺 韩愈 孟学 中唐 
从身体的历史性到孝意识、“守身”工夫的生成——思孟学派的身体观发微
《哲学进展》2023年第12期2408-2416,共9页梁兵 
思孟学派笃行孝道,且极度重视身体,固执“守身”。那么,他们的孝行和他们对身体的认识是否存在关联呢?这种关联如何?思孟学派站在“立人极”的视角,观察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通过上溯“己身–父母–祖父母……始祖……天地”这个身...
关键词:思孟学派 身体观 立人极 天圆地方 “守身” 
《性自命出》“性善”倾向和“性”“情”关系的哲学解释与来源
《哲学动态》2023年第12期70-80,共11页王小虎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先秦儒家气论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研究”(编号2020M670576)的阶段性成果。
《性自命出》中“自然人性论”和“性善”倾向的不同,不足以成为其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篇章或部分的充分条件,关键要看这两者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是否符合孔孟之间儒学发展之心性论转向的思想特征和趋势。答案是肯定的。《性自命出》正是在...
关键词:性自命出 思孟学派 性情论  心术 
并非一而就的孔孟道统 为儒学添加形而上思辨的思孟学派
《国家人文历史》2023年第20期106-113,共8页李思达 
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孔孟之道似乎就是儒家的代名词,但儒学与孔孟之道等同实乃一较晚事件。孔子去世后,早期儒家分化出诸多派别,孟所传儒学仅为其中一家,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孟氏之儒”逐渐取得优势地位:两汉《孟子》地位开始上升到同...
关键词:八股文 《四书》 《孟子》 《论语》 思孟学派 早期儒家 孔孟之道 《大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