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形象

作品数:92被引量:4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雨海李平熊学敏史秀冬耿传明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南开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狂人”觉醒与鲁迅的自我批判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1期43-46,56,共5页马志强 夏雨 
“狂人”形象作为鲁迅主体意识的表征,打破了鲁迅在频繁的文学参与失败后面对当时时代变革背景下所进入的隐默状态。“狂人”形象由开始觉醒到陷入思考,再到彻底觉醒后的自我反省过程,与鲁迅陷入绝望后,最终在绝望里开始呐喊、开始沉入...
关键词:鲁迅 狂人日记 “狂人”形象 觉醒 自我批判 
浅析鲁迅与果戈里在塑造狂人形象上的差异及成因
《文存阅刊》2023年第4期53-55,共3页回凯晴 
鲁迅和俄国的文学巨匠果戈理都以《狂人日记》而闻名,鲁迅曾表示,他在《狂人日记》的创作过程中受到果戈里的启发,但仔细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两部小说各具特色。本文将从这两部小说塑造的狂人形象的不同之处,深入探讨它们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鲁迅 果戈里 狂人日记 形象塑造 
读出《狂人日记》的“忧愤深广”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年第9期118-121,共4页温儒敏 
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契机,可能得之于对晚清维新派学者“章疯子”(章太炎)违世抗俗、追求革命的器识。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听过章太炎讲学。鲁迅去世前10天,还曾写过两篇文章为“章疯子”辩护,追慕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
关键词:《狂人日记》 迫害狂 狂人形象 周作人 章太炎 忧愤 维新派 疯子 
张恩和关于鲁迅“反封建主义”论的价值与启示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122-127,共6页李斌 
张恩和是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的突出代表,他做过郭沫若、郁达夫、郭小川等作家研究,参与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协助过唐弢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在书法方面造诣较深。在这些研究工作中,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鲁迅研究上,他的...
关键词:鲁迅研究 关于鲁迅 郭小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狂人形象 自选集 价值与启示 郁达夫 
鲁迅笔下“狂人”形象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
《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20期86-88,共3页王奎喜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通过“狂人”之口,深刻揭示出封建礼教和家族制等传统思想文化对人性的束缚,表达了鲁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狂人”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后诞生的新生命,它既是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时代精神的象征。鲁迅...
关键词:传统文化 时代精神 矛盾性 
东亚现代性场域下“狂人”的多种面向——兼论韩雪野对“狂人”形象的再书写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1期80-92,共13页徐榛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在文化传统与现代性历史进程上具有同质性。1919年以降,中、韩两国分别爆发了集政治文化运动于一体的五四运动与三一运动。特别是中国的五四运动给东亚沦为殖民地的弱小民族注入了一股民族反抗与文化自省的强心剂,...
关键词:文学书写 中国新文化 高压政策 社会政治运动 殖民统治 三一运动 狂人 五四运动 
百年《狂人日记》研究再认识被引量: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06-122,共17页魏巍 蒋薇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后期资助项目“百年文学鲁迅再解读”(SWU1909004)
回溯百年来的《狂人日记》研究史,反封建是研究中的主线思想,忧愤深广的社会价值超越了作品本身的文学性,脱离文学实际空谈小说对现实的批判性,成为《狂人日记》研究中的共性问题。若要真正理解《狂人日记》,就必须从小说文本出发,概括...
关键词:鲁迅 《狂人日记》 狂人形象 启蒙 反封建 
以荒诞击穿现实——陈应松新世纪小说中的“荒诞叙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36-46,共11页周银银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介入现实主义’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8ZWC0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介入性与公共性研究(2000-2016)”(项目编号:17BZW165)
陈应松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个独特的文化存在。在新世纪的"神农架"和"荆州水乡"系列中,他以荒诞手法击穿现实,奇崛的象征意象和人物"变形""非常态"视角、错乱多重的时空、狂欢诗意的语言共同构筑起瑰丽神秘的文学王国。之所以选择以荒诞艺...
关键词:陈应松 荒诞叙事 狂人形象 
“狂人”形象的真实性与寓言性——以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文本分析为中心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33期30-32,共3页郭亚琪 
“小人物”形象产生于俄国,这样一个新的文学形象的出现,使得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有了新的创作素材。而这样的“小人物”进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也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小人物”形象。在中俄两国间值得注意的两部作品就是果戈理与鲁迅...
关键词:小人物 狂人形象 真实性 寓言性 
浅析《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
《新一代(理论版)》2019年第20期177-178,共2页陈晓娟 
《狂人日记》发表一百年之后,广大评论者依然无法对狂人形象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关于这一问题,依然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本文收集整理有关研究成果,试图发现研究者对于这一形象的不同认识,达到深入理解狂人形象的目的。
关键词:《狂人日记》 狂人形象 启蒙主义 文化符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